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dreamstime_xxl_63028076
圖片放大
幾年前《45歲退休 你準備好了?》出版之後,我多了一個頭銜:理財達人。拿前陣子去馬來西亞為例,當地媒體就用「台灣樂活家兼知名理財達人」介紹我。這也難怪,一個沒中樂透,沒繼承遺產的人,可以在45歲退休,被認定是理財高手應算合情合理。
通常聽到這個稱呼我只是一笑置之,但如果被認真追問起理財撇步,或甚至被要求公佈投資細節,我才會說我不但不是「達人」,根本是理財「阿達」。不信?講給你聽,我在40歲前的所有投資理財經歷,看完你自己判斷我究竟達或不達。
我80年代進入社會,工作幾年後存到第一個10萬塊,當時恰逢台灣股市首度衝上萬點,全民瘋炒股票,受風氣影響我展開個人理財處女秀。但我對股票一竅不通,於是在親戚引薦下參加「股友社」,也就是把資金交給懂股票的「股票老師」代為操作,如賺錢就付一定比例當做費用。
逢市場景氣,我投資的5萬塊幾個月不到變成8萬,如果你是我會怎麼做?對,當然是加碼啦!於是在本利之外我又多投了幾萬塊,再過幾個月,結果呢?結果市場下跌,老師跑路,我血本無歸。
又過一兩年我開始第二次理財嘗試,當時鴻源集團在台灣大熱,若沒記錯,15萬一股,單是月息就有6千,好友「吃好倒相報」邀我參加,我當時薪水不過3、4萬,投入兩股每月多領1萬2給自己加薪。就這樣爽領一年,結果大家都很清楚,鴻源倒了,我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這件事還有一個續集,鴻源倒後我拿到一張債權人證明,時間一久早忘了,前年突然收到法院寄來通知說賠償金下來了,我滿懷欣喜定睛一看,連本帶利一共500多...塊(不是萬),當場哭笑不得。
又過兩年我準備結婚,畢業後一直住台北父母家中,這時跑去汐止買了間預售屋,付完頭期和一年多貸款,前後共100多萬,房子還沒蓋好,碰上林肯大郡倒塌事件,汐止房價一夜滑坡,又剛好工作被外調海外,乾脆認賠斷尾,拿回20多萬。
出國5年後,我在2000年回台灣,多了點積蓄,長了些見識,本想在台北重新置產,一打聽房價嚇一跳,記得當時開玩笑說,和之前待過的澳洲相比,台北一個普通公寓夠買半個雪梨歌劇院,即使買得起也覺得不值得,於是租房住。
積蓄則跑去公司附近一家外商銀行開個戶頭存放,成了喝咖啡不要錢的VIP客戶,還配置一位長相甜美的理專,她要我將多數存款投入當時最夯的納斯達克基金。買完沒多久卻碰上「網路泡沫破滅」,基金淨值一夜之間被腰斬一半,後來甜美理專離職,我連個訴苦對像都沒了。
經歷這些我對投資理財已不抱多少期望,於是把存摺丟開,不上網查賬,默默努力工作一年之後,竟又冒出一個911事件,剩下的基金淨值再被腰斬一次,事到如今,我可是一點脾氣都沒了!
以上是我40歲之前的所有投資理財經驗,唯一沒有列出,也沒有賠錢的是銀行定存(如果那也算投資的話)。有一段時間我成了辦公室裡的風向標,同事間流傳要投資前最好先打聽一下Roy最近買什麼,那你就賣什麼,Roy賣什麼,那你就買什麼,準沒錯!
這種經歷還說是理財達人,像話嗎?其實仔細想想,還真有幾分道理。
首先,事後回看,我自認在理財上不但不倒霉,相反地,甚至可算幸運,理由是所有這些失敗全發生在我年輕,還賠得起的時候,如果是現在(56歲),人生很可能就此一蹶不振。其次,我從這些經歷中學到兩個教訓,一是理財不是選項,二是理財不是賭博。
不是選項的意思是,一個上班族除非真的中樂透,否則要達到財務自由,就必須鼓起勇氣從事必定有風險的投資。不是賭博則是說,以退休為前提的理財必須求長求穩,賭博似的短快板不是不能做,但要自問是否有能力和輸得起。我兩者皆無,於是40歲後只把握兩個原則佈局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