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此時,中文世界的社群網站已經有臉書、噗浪、微博,相較之下,推特並沒有特別不同的服務,所以大家沒有一窩蜂去註冊。而當社群網站上的朋友不多,我們自然也懶得用,推特在台灣也就熱不起來。
這顯示了社群網站「贏者全拿」的特性。畢竟,我們一天只有24小時。而當越來越多朋友使用臉書,臉書的內容就越來越豐富,我們跟朋友的互動就越來越頻繁。漸漸的,我們自然就以臉書為主。除非另一間公司推出截然不同、或是遠遠優勝的服務(像是分享照片為主的Instagram)或是臉書出了大問題,不然,我們不容易大批轉移到另一個社群網站。(而臉書也很聰明地把Instagram買下來)
「中文版本推出過慢」是我們認為推特在中文世界紅不起來的原因之一。而這個原因造成了臉書在中文世界(對岸除外)贏者全拿的結果。而不只是中文世界......以全球社群廣告收益的分布來說,臉書就占了67%,推特僅占8%左右。如此大的差異,也表現了「贏者全拿」的現象。
「贏者全拿」是結果,又是什麼原因讓推特沒辦法成為「贏者」呢?
有人說,是因為推特定位不明確。它究竟是社群網站?還是通訊工具?這問題在一開始用戶激增時不太明顯,但是當用戶達一定水準,社群網站又如此競爭時,就變得格外重要了。
因為對不熟悉推特的人們來說(很可能就是這篇文章的大部分讀者),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定位來吸引我們加入。比方說,臉書的定位很明確。我們在臉書上分享生活給朋友們,它就是我們在網路上的個人名片。Instagram的定位也很明確,就是分享圖片。如果一個用戶不知道臉書,但發現臉書的定位符合他的需求,功能也符合他的期待,那用戶就會加入。而當用戶不知道推特要拿來幹嘛,就不知道要不要加入,所以兩個網站的用戶成長曲線就越差越遠:
喜歡看的放前面,不愛看的乾脆不顯示--臉書的招數
社群網站的明確定位很重要,推特經營團隊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推特創辦人暨現任CEO傑克多西(Jack Dorsey)就在今年2月給推特一個定位,他說(以下翻譯摘自科技新報): 「推特就是即時。即時解說、即時連接、即時交流」。(原文在此)
這個新定位能不能幫助推特扭轉頹勢?我們拭目以待。
另有一說,是因為推特的界面沒有臉書那麼吸引使用者。「臉書的演算法,會把我們喜歡看的內容擺在前面」,而把我們沒那麼愛看的東西擺在後面(或乾脆不顯示),推特卻不會這麼做。
臉書的這個功能很有爭議,因為如果我們只接收自己喜歡或習慣關注的訊息,那我們的視野會越來越狹隘、越來越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