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級實習生真實版》巧克力店的老奶奶讓我知道,職場上,老人的最大優勢反而是「人情味」

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公司的品格》一書。

當然,我不能用這個案例來告訴大家,老人就是好店員。但這個經驗的確給我很大的省思;現代的人包括你我,我們有意識地或潛意識裡受到很多的商業訓練,於是很自然而然地成本效益就會在我們腦子裡打轉,今天面對一個潛在客戶,自然會思考我對他投入多少成本,並期待他能帶給我多少營收和效益,沒有太大效率的客戶不值得我去費心耕耘。事實上不只是客戶,甚至可能在社交和朋友的思維上也經常是如此。這樣的思維往往讓我們錯失一些機會,也往往讓我們和客戶或是朋友間,失去了老奶奶那個年代作生意的方法─和客戶培養感情、相信人性進而建立長期關係,或者更白話一點,我這個年紀的人都懷念不在的過往─人情味。

這或許正是老人有的優勢,他們沒有受過太多的「污染」,不少人仍保有過去的價值觀,如果雇用者能從這個角度思考,甚至是考量他們具有的工時彈性(一大早工作,或是短暫的2~3小時工作),是否他們其實是很好的員工?

類似的道理也在最近流行的「用老人照顧老人」身上。如大家所知,外藉看護是近年來台灣真正人口成長的最大族群,姑且不談外勞引進的利與弊,擺在眼前的是,隨著東南亞的日益發達和工廠人力需求,在沒有意外下,當你我成為老人時,要雇用外藉看護或許不再是件容易的事了,相對的,隨著醫學進步,老年人口會愈益龐大,也代表看護需求會愈來愈大,到時我們怎麼辦?

很多人認為老人看護就是找個年輕一點的人盯著老人,不要讓老人發生意外、打理生活瑣事或是些許的陪伴…等,真心想想這些事請外勞來,除了只是「事有人做」之外,外勞真的能做得好嗎?撇開語言上的問題,這些20多歲的少女來到台灣,陪著7~80歲的老人,她們真的會心甘情願把事做好嗎?就算她是有心,也沒有語言的障礙,她們頂多和我們一樣,請問你,你真的了解你家的長輩嗎?

以我爸爸的經驗,他經常抱怨醫生忽略他的需求,我和醫生談過,醫生的認知是檢查數據都沒問題,抱怨主因是老人就是喜歡誇大自己的情況,好引起子女的注意,真正答案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是有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們和醫生都不是老人,我們都無法體會發生在老人身上,對於睡眠的縮短、身體痠痛的無力感、體力下降的無奈…等,這種事只有一種人會知道,那就是老人。如果可以,為何不用老人來照顧老人?

台灣即將或是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這是已知而且短期內不可改變的現象,大家與其還想著年輕人的世代爭鬥,或許也該回頭想想,老年人口未來的因應和可能的商機,畢竟…你我以後都會老。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