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用心理諮商的概念來說,一個人願意承認所存在的現實,是為了關注自己真實的情感,把它轉成工作的驅動力,而非浪費時間在那些沒有能力改變的事物上。舉例來說,人們常常因為太在意「喜歡」、「開心」這些正向情感,所以在自己無法「正向思考」時便感到痛苦,強迫自己要趕緊快樂起來,在當下這就彷彿想把手上的雞蛋丟到火星上一樣困難。然而,坐船去把雞蛋丟到太平洋卻是有可能的,就像如果善用「負面情感」,它也可能變成一種相當有用的工作動力。是的,Stella對現實生活的不甘心,就是她未來繼續奮鬥的最佳動力。在金錢之前,我們還是要誠實面對自己的心,想辦法活得更像個人才行。
重點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怎麼花錢?
「金錢」在心理上的意涵,可以用「滿足」的概念來形容。比方說,從前的人生養孩子多,媽媽的母奶沒得喝時,需要用「錢」換取替代性食物來滿足孩子;現代婦女為了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得用「錢」聘請照顧孩子的保母,以換取走入職場工作的機會。錢只是一種「代幣」,本身並沒什麼可以直接發揮的功能。
我們之所以會看著存款簿累積的金額傻笑,並非那些數字令人著迷,而是數字背後能換取的「滿足」讓人嚮往。所以工作賺錢是為了「滿足」。然而,滿足感也不是來自那些用錢購買的「東西」,而是我們和那些物質的「關係」。唯有當我們享受在錢買來的物質中,並和它們形成一種令人感到滿足的關係時,錢才發揮得了它的意義。
換句話說,工作賺錢後能滿足於花錢的,才稱得上是「有錢人」。
談到這兒,問題就來了。很多人對於辛苦賺錢後要把錢花掉,會感到心疼。不,有些人甚至是心痛。或者該說,在許多人的觀念裡,花掉賺來的錢而非存下來,根本是件十惡不赦的事,是一種違反「節儉」美德的「奢侈」!所以怎麼賺都覺得錢不夠,怎麼存錢都覺得不夠多。
不敢花錢、享受生活的焦慮症
他是一個編輯,大學畢業至今十多年來,都在同一家公司服務。我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最佩服的就是他的邏輯能力,所有天馬行空的思想,似乎都能化為一份具體步驟的規畫。
為了和我約下次會面時間,他拿出手機,卻赫見手機螢幕碎得慘不忍睹,我看他吃力地辨識裂痕背後的文字,忍不住關心。他告訴我,因為家中稚子無心拿起來一砸,就變成這副模樣。我問他,為何不去換一支新手機或送修?他搖搖頭,指著行事曆說,某個日期電信公司會有換約活動,可以免費換新機。我一看,那是一年後呀,撐得了這麼久嗎?他篤定地點頭,撐不了也要撐,大不了去向朋友借舊手機。
接著他又努力地在碎裂的手機螢幕上工作,我才知道,他是把每一封收到的信件,都即刻閱讀,並將讀過的文件刪掉或歸檔。他平常的個性就是如此,不太能接受計畫外的金錢使用,比如修手機這件事要花費預料之外的錢,所以他寧願忍受「難用」,也不能容許自己在不對的時間花錢。看著他的模樣,我突然覺得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