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考驗》一場投資「80%機率賺4千」和「確定賺3千」,你選哪個?

作者擁有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公益/私益信託設立諮詢,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聯絡信箱:jose.b123@gmail.com
網站:https://ifacfp.com/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人們的投資決策都不理性

個人會因為問題描述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人們通常都會受到決策框架(對產品的描述、包裝、設計、標籤、廣告代言人)的影響,以不理性的方式做決策。

在投資心理學中著名的心理偏誤便是「框架效應」,指的是運用不同的方式(框架)來描述同一個問題,就可以讓同一個人做出不同的決定。這當然也違反人是理性的假設,畢竟是同一個問題,怎麼會換個問法就有不同的答案呢?

把這些理論用來檢視投資人對於這類商品(保本與配息基金保單),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債券基金存在由來已久,它本來就是投資工具之一,投資本來就有賺有賠,不會因為它換了一個包裝或產品的描述就會有所不同。債券有配息,但是投資本金要看的還是它是否能夠帶來正向的報酬,你的投資才能獲利。因為債券基金的這種配息方式,有可能是拿投資人的本金出來做配息,如果你看到某一個出現當月年化配息率為4%、但是當月淨值報酬率為-3%的負報酬情形,一年結算下來你可能拿到了4%配息,但是投資報酬率卻是負11%,整體下來這個債券基金的投資你還是虧損了7%。

你需要留意的主要不應該是債券基金的配息高低,而應該是配息基金的「總報酬」,它的總報酬就是「資本利得」加「利息收入」,這也才是它真正的投資報酬率。千萬不能只看配息率高低,因為有的時候基金公司只是把你投資的本金拿來當作發放給你的利息,你領到的可能就是自己的本金而已。

這就是投資人受到「框架效應」的影響,受到這個商品的廣告或包裝等影響,而忽略了它本身是投資工具的本質。而確定效果與反射效果,也可以解釋為何一般人會對保本或月配息的商品趨之若鶩,因為他們誇大了它的確定效果,認為配息或是保本就是一種保障,而忽略了它投資本金可能有虧損,或是保本基金保單到期時,匯率上可能產生的損失。

投資其實應該愈簡單愈好,如果你已經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了,投資只是完成這些財務目標的方式,有了財務目標、知道目標要達成的時間與所需金額,再來選擇適合的工具。

距離完成時間短的,例如1、2年內的,由於時間太短可能放定存,以確定到期有資金可以運用。

如果是長期的目標,要以投資方式來達成的,只要選擇了合適的投資標的、做好資產配置及有一套有效的投資管理策略,持之以恆去做投資管理,再適當做調整就可以了,不必大費周章,任何新的投資工具一推出,就緊張兮兮忙著問人家:「我的投資標的是否需要做更換?」

投資工具的本質不會改變,在這些誘人的產品包裝下,更應該關注的是這些投資工具的風險屬性,以及它是否適合用來當完成你的財務目標的工具。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投資不需要花招百出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