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房」就等於炒房?台灣人看事情老是用二分法,難怪經濟救不起來

紅色子房,CCIM國際認證不動產投資師,現任紅色子房投資團隊執行董事、國立大學兼任講師與商周專欄作家。長期擔任地產投資法人招商引資顧問,創設私募平台鼓勵優質地產經營團隊發展,並開設子房學院支持有溫度的「美好生活投資學」,結合大數據分析的「幸福角落置產術」。筆名「紅色」代表創新積極,「子房」則以西漢著名軍師張良自許,成為讀者買房自住投資「吾之子房也」。
柯文哲
攝影:曾千倚/商業周刊
圖片放大

讀者提問:

子房老師,最近柯P的「不打房」言論讓我很失望。當初選他,就是認為他可以解決台北的高房價問題,讓我們年輕人買得起房。現在顯然市政府已經與炒房的財團妥協,請問您怎麼看呢?

子房觀點:

前陣子我的商旅投資課程曾經接受某財經電視台訪問,過程中詳述如何引導學員進入風格地產世界,結合觀光趨勢把老屋改建活化,並鼓勵有文創發展潛力的業者進駐。當時與記者的互動也相當良好,但最後新聞報導以「集資炒旅館」為標題,讓我非常生氣。雖然後來知道不是該記者的錯,只能怪該台新聞主管的視野與水準太低做這樣的標題,但如果連媒體都只會用簡單的二分法來看待房地產,對於柯P的「不打房」言論造成紛爭,我其實也不意外。

對於柯P的「倒戈」,有學者緩頰強調政府需要的是「住宅政策」,我建議可以回去翻翻從民國100年就公布的「住宅法」,上面寫很清楚,第五條揭櫫「為使全體國民居住於適宜之住宅,且享有尊嚴之居住環境需要,中央主管機關應衡酌未來環境發展、住宅市場供需狀況、住宅發展課題等,研擬住宅政策」,執行方式一是「住宅補貼」,包含自購住宅貸款利息補貼、租金補貼等。執行方式二是「社會住宅」,只租不售,執行方式採直接興建、合建分屋、設定地上權與民間合作興建等等。

住宅政策其實都在那裡,只是看政府決策如何。舉例來說,當政府手握稀有大面積市區土地的時候,政府是選擇標租地上權賺權利金充實府庫用於大多數市民福利,還是選擇蓋社會住宅租給數量有限的民眾。如果你是市長,你會怎麼做呢?

我反而覺得我們更需要明確的「招商引資政策」。目前全球倡導「城市競爭力」,如何吸引外資來建設城市,創造就業機會,提升城市民眾的實質收入,都是世界各大城市目前最要緊的工作。如果我們一味只將與房地產有關的投資都視為「炒房」,招引外資投資101大樓,是炒樓;招引國際品牌集團經營飯店,是炒旅館;那麼招引外國車廠設置車廠基地,變成炒工業地;招引迪士尼來台灣開發遊樂園,就叫做變更農地炒樂園。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