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資訊

辭百萬年薪工作,變沒固定收入SOHO族》作家米果:13年沒上班也沒餓死的秘密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不餓死的祕密

「一直在職場或人生扮演敗組的角色,一直哀怨或自卑,即使如此,只要還過得下去,也沒有人會責怪,但我就是討厭那種要死不活的陰暗⋯⋯。」

有人看我失業十三年,似乎過得不錯,既沒有因為缺糧而瘦到皮包骨(多數時候還為了減肥而煩惱,嘆~),也沒有因為積欠費用而遭到斷水斷電斷瓦斯斷網路,或是繳不出卡費被追債,甚至還有餘力出國看WBC經典賽,實在很過分。

早先幾年靠書寫商業案子過活,後來寫報紙雜誌專欄還出書,也曾經很衝動地參加文學獎,默默落選和意外獲獎的經驗並存,彷彿投資有賺有賠。

一旦接收到周圍朋友「想從職場叛逃」的商談,我大概都會採取「強力反對」的態度,畢竟這種工作模式,如果沒有足夠的積蓄,沒有一些經濟與人生的條件,很快就會陣亡,因為陣亡而想要重回職場,說真的,難度也會增高。

我在成為所謂的SOHO之前,其實非常規矩地當了十幾年的受薪階級。在那個階段,不只存了一些錢,還累積不少投資觀念與實戰經驗。現在回想起來,非常感謝那十幾年的認命與節儉,如果不是那些年存下的本,就沒辦法度過這十三年的失業歲月,而且這種日子,好像還要繼續下去,畢竟重回職場,已經不太可能了。

我在工作的第一年,就開始「跟會」,標到第一次會,拿著會頭交給我的整綑鈔票,就立刻用牛皮紙袋裝起來,藏在外套裡,搭電梯下樓,把錢交給銀行櫃員。那是我這輩子第一筆定存,當時定存利率還有10%以上,銀行沒有ATM也沒有提款卡的年頭,夠古老了吧!

上班兩、三年之間,股票加權指數來到萬點以上,也曾經跟朋友合資,在股市「學習」了一段時間,崩盤之前非常好賺,崩盤之後也跑得很快,小小賺了一些,也小小套了一點。

往後幾年,雖然沒有繼續跟會,也徹底跟台灣股市告別,卻開始每個月發薪日,自動從帳戶扣款的「零存整付」定存習慣,持續了很多年,累積一筆存款之後,就繼續「整存整付」。

後來,因為工作跳槽的關係,薪水翻升了兩倍,當時台灣開放海外基金投資,我的投資啟蒙是歐洲小型基金,向銀行櫃台申購之後,可以領一張書面憑證,如果要贖回基金還要親自跑一趟信託公司,還沒有歐元,仍然是馬克計價的年代,也算古老吧!

從此以後,基金投資變成我的日常功課,有賠有賺,但至少慢慢學會了投資理財的一些邏輯,也培養了承擔投資風險的膽量,也因為賠錢而理解自己對投資的某些盲點,那些賠掉的錢,當成學費,其實也沒有虧到。

購買保險也列入投資計畫。上班第一年就買了「繳費20年,保障終身」的壽險保單,隔幾年再添購醫療險、防癌險、養老年金保險,直到近幾年開始加碼投資型保單。我自己是讀保險出身的,對保險商品沒有排斥,也不覺得是騙人的東西,至少在有收入的這幾年,先準備好養活自己的打算,當然算投資。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