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搞基金價格破壞》比績效、比服務,拚到手續費都幫忙墊

柏瑞主打「高規低價」戰,首推免分銷費的後收型基金, 做好未來三年都不賺錢的打算,賭的是客戶的長期黏著度。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然而基金產品的性質大同小異,很難再有創新,要如何吸引投資人興趣?楊智雅選擇像小米手機一樣,從通路結構上下手,主打「高規低價」。付出高昂的成本,她賭的是客戶的長期黏著度。

楊智雅的算盤是,先用免手續費吸引客戶上門,只要進來後不出去,每年可以收取穩定的管理費,在基金的操作上,也不會因為頻繁進出而付出額外的成本、影響投資績效,「短期來看我們是虧,但只要客戶快樂,長期來說是好事。」

同業看補貼行銷新手法:
不可能一直代墊,只是噱頭

知名財經部落客李柏鋒認為,基金銷售的好壞主要掌握在銀行通路,柏瑞的做法提供了銀行很好的銷售賣點,只要對拆費用談攏,確實能把規模衝大。

不過基金教母蕭碧燕認為,「投資的重點是要賺錢,不是去計較費用。真的要省手續費的話,去買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就好了,何必買基金?」

被《亞洲投資人雜誌》選為二○一五年台灣區最佳資產管理公司,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說:「我們重視的還是績效與服務,對打價格戰沒興趣。」

張錫指出,主管機關的用意,是要業者把成本揭露清楚,並非鼓勵砸錢做補貼。柏瑞的做法「當噱頭可以,但是不可能一直墊下去。」

當投信業者為搶客從比績效拚到比價格,又有金管會跳出來監督資訊透明度,只要投資人睜大眼睛看清楚費用結構,慎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就會在這場戰爭中成為最大贏家。

【延伸閱讀】「免費」行銷,可能吃掉你的基金報酬率—基金申購相關費用與罰款

● 一般類型傳統前收型
.申購手續費:約1%~3%
.基金管理年費:約1%~2%
.提前贖回罰款:0
.分銷費:0
.基金檔數:3,220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