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因為,銀行的手續費約一.五%至三%不等,以一家資產規模一千億的投信公司來計算,一年要墊出去的費用最高就要三十億。如果沒有靠分銷費去攤提,將成為投信業者非常沉重的負擔。而每年一%的分銷費,若能連續收三年,剛好也抵銷了手續費。
對投資人來說,若能不隨著市場波動起舞,撐到期滿再贖回,其付出的成本就跟原本前收型的一樣,只要該檔基金績效不差,可以說是與投信公司雙贏。「我們用大數據系統分析過,債券型基金只要能持有三年以上,九成都會賺錢,」柏瑞投信執行副總董俊男說。
然而弔詭的是,後收型的基金,卻因為要扣分銷費的關係,反而會「抱越久,淨值被扣越多」,最後很可能吃掉報酬率。
以一檔持有期間四年的後收型基金為例,投資人若持有兩年就贖回,得付二%遞延手續費,再加上扣掉淨值二%的分銷費,費用達四%,換算比前收型付二%手續費多了一倍。
後有業者推免分銷費:
打短期虧、長期賺的算盤
就在金管會頒布這紙公告後,九月初,柏瑞推出第一檔後收型、免分銷費的N級別基金,在投信圈引起一陣騷動。
柏瑞的做法,是替投資人吸收掉所有該付給銀行的費用。以一檔規模一百億基金來算,就是要多付出三億的成本,幾乎就是一家投信業者的資本額。而且「賣越多、負擔越大」。
柏瑞投信總經理楊智雅坦言:「我們已經做好未來三年都無法賺錢的準備!」
事實上,柏瑞的績效與獲利一直都算是相當穩定,但楊智雅認為基金市場成長已經趨緩,若不再做出改變,「就會像諾基亞(Nokia)一樣,沒有馬上消失,卻逐漸被市場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