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信搞基金價格破壞》比績效、比服務,拚到手續費都幫忙墊

柏瑞主打「高規低價」戰,首推免分銷費的後收型基金, 做好未來三年都不賺錢的打算,賭的是客戶的長期黏著度。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1 年近4,000 檔基金激烈競爭,因一紙公告,揭開業者在費用收取上創新的玄機。
1 年近4,000 檔基金激烈競爭,因一紙公告,揭開業者在費用收取上創新的玄機。
圖片放大

一紙金管會公告,吹起投信界殺價競爭號角。

金管會在八月三日突然提出一項修正條文,要求基金公司在販售「申購手續費屬後收型基金」者,若有收取分銷費,應揭示「手續費雖可遞延收取,惟每年仍須支付一定比例的分銷費,可能造成實際負擔費用增加。」之警語。

原來,今年上半年債券型基金表現相對不佳,有投資人提前贖回後發現不只要被罰交手續費,帳面虧損比該檔基金的實際表現還高,才發現原來還有分銷費這個項目,氣得一狀告上金管會。

但事實上,這些費用都有列在公開說明書裡,只是一般投資人購買前根本不會花時間詳閱。金管會基於職責增修條文,卻意外揭開殺價戰爭。

一般消費者在購買基金的時候,需要付出幾筆費用,包含給銀行的單筆手續費、給基金公司的每年管理費。

前有業者主打免收費:
卻多分銷費,抱越久扣越多

為了搶客戶,有公司參考境外基金做法,推出「後收型」基金,意思是投資人在購買前不需要先付給銀行手續費。

這類基金主打「買基金、免收費」的口號,讓不少投資人以為「賺到了!」成為近年來的熱門商品,據投信顧公會統計,後收型基金檔數達六百零六檔,占境外基金總檔數達一五%,規模高達數千億。

然而銀行還是要賺錢。這筆手續費是投信公司先代墊給銀行,只要消費者不提前贖回,放到期滿,就可以免繳手續費。反之,若提前贖回,就還是要繳交等比率的罰金給投信公司。這麼做的目的,是要換取投資人不隨便贖回,以維持該檔基金的規模與穩定。

只是羊毛終究要出在羊身上。後收型基金雖然一開始不收手續費,但卻多了一項名為「分銷費」的費用,融入在每天的淨值中扣除,年化利率約為一%至一.五%,這對投信公司來說是一筆重要的收入。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