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商業周刊》經研室每週為讀者整理國際財經雜誌重點內容摘要。
英國、蘇格蘭、德國與紐約都各自搞了一個「矽」聚落,但怎麼看科技世界的頂尖頭腦還是在矽谷,創業家、發明家、技術天才和資本大鱷忙著革新。
初創企業影響的人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Airbnb深入全球34,000城鎮、Uber改變雇傭關係…..它們和Google、FB、Apple一樣,自立壯大。
如今,美西的資本主義正取代華爾街:產值超過3兆美元、去年20%畢業生湧入這裡、投銀警告科技威脅,連高盛都改在舊金山舉行股東大會。
矽谷的顛覆力量比以前更大,隨之而來的風險是盲目的一意孤行:宅男想要把世界變得更美好,但他們的貢獻一出家門就變成炒作泡沫的工具。
15年前網路泡沫破裂,重創美國經濟,故近期那斯達克再攀歷史高點,市場疑聲再起。不過,災難性崩盤危機不大,因為初創企業多半賺錢,而且金主圈更小。
當今企業拖延更久才上市:2014年平均等11年,1999年只有4年。保持私營狀態免於激進股東糾纏、行禮如儀的法規……。就管理而言,十名股東比千名好辦事。
不過,風險之一是營運不透明。全美獨角獸企業的總市值超過3兆美元,全來自小圈圈金主,他們錯誤配置的風險很高。風險之二是這個小圈子越來越和全球其他領域格格不入。由於圈內人正在改寫一個又一個產業規則,這種不均衡的狀態是一種特異的危險情境。
怪咖帝國,應該是一股能讓企業家反省舊體制、擁抱創新體制的力量,這也是矽谷人相信的「科技撥亂反正」之道。
不過,政府是少了演算法推動進步的機構,無力調停走太快的科技與現實之間的衝突。身處危機漩渦中心的Uber、Google、FB、Apple都面臨嚴苛逃稅與壟斷等審查。
批評一方面是來自受到威脅的既得利益團體,另一方面是新巨企致富後在全球挖洞避稅,引發全球公民產生一邊被剝削、一邊還要幫企業繳稅的不公平意識。
景況好時,矽谷是一道打破傳統的自由和創造力的象徵,但如果演變成為一種惹人厭的高高在上菁英主義時,反而就是可怕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