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資金來源由金融營業稅撥款2%,當金融重建基金「水位」不足,則由存款保險準備金分攤賠付,同樣也是政府資金,當時前後共處理51家經營不善的金融機構,賠付的總金額為1,675億元,尚不包括標售中華商銀預定賠付的474億元。
在第一階段處理中,累計至2007年,根據存保統計,有近45%金融重建基金都花在用在4家問題銀行(中興、中華等)上,共計賠付747億元,其次為用在農漁會信用部,共計38家,賠付金額約495億元,占總規模3成,還有9家信用合作社,金額約433億元,占25.9%。
這件事為什麼一定要算在某黨頭上,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查這些銀行財團老闆或顧問的簡歷,是不是都剛好有某黨中常委或者官員身分。
但你以為後續就只有這樣嗎?故事精彩才從這邊開始!
當這些銀行不良資產被轉移到政府RTC手中後,政府因為要跟全民交代,自然得拍賣這些資產,而這些資產因為帳面上多負債,自然賣價不好,使得價格低落,而政府為了順利脫標,自然得殺低賣,但許多人不知道,來競標者背後又多半是這群財團所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
套句股票邏輯:財團先在高檔大量融資造成違約交割,讓股票大跌到低於淨值和面值後,才順勢買回,而且還是變成幫政府解決危機的好幫手,這中間搭配著政府減稅和降息,不光降低財團持有資產成本,還逼迫市場多餘資金追捧土地資產,而這些不良資產(多半是土地、商辦、住宅),經過這幾年房市大好,又再度讓財團大賺,真是低檔進場,不贏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