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只靠「定存」理財?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另外,定存也可以考慮「分散風險」。透過持有多國的貨幣,就能降低全部都持有台幣,萬一將來台幣大貶值的風險;如果定期進行再平衡,甚至可以有額外的報酬。

假設原本的匯率,1美元可以兌換30元台幣。一個投資人有台幣300萬元的資產,於是兩種幣別各持有一半,那就是各持有150萬元台幣和5萬美元。過一年以後,台幣升值,1美元可以兌換20元台幣,這時候的總資產會變成台幣250萬,因為台幣升值了,以美元持有的資產就損失了。

不過沒關係,按照計畫進行再平衡,要拿25萬元台幣去換成1.25萬美元才會美元和台幣各佔總資產的一半,此時會持有125萬元台幣,以及6.25萬美元。再過一年,台幣又貶值回原來的匯率,這時候總資產會變成多少呢?312.5萬元!也就是當匯率漲漲跌跌,回到原處之後,中間的再平衡就能讓投資人多賺12.5萬元,而且完全不用預測趨勢,掌握高低點。如果再加上定存的利息,報酬要贏過通膨其實並不難。

當然,持有外幣,可能對你來說就像持有股票,會有匯率波動的心理壓力,所以評估過後,若還是認為自己只要台幣定存就夠了,那麼對你來說,持有一個自己最常用的貨幣,用最簡單的定存來理財,一點都沒有不妥,不需要為了不見得比較高的利息去買儲蓄險,或是其他號稱可以取代定存、或是肯定有高風險但是沒有人敢保證會有高報酬的金融商品。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