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十幾檔基金,買這麼多是希望分散風險」這麼做,你就大錯特錯了!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風險
來源:John-Morgan@flickr, CC BY 2.0
圖片放大

Q:我目前有的十幾檔基金,是在理專的建議之下買的,買這些基金是希望可以分散風險,同時也希望可以命中一兩檔基金可以有超強表現,不知道能不能幫我看看有什麼要調整的?

A:看完你所持有的基金之後,發現都集中在台股基金和新興市場基金,看起來好像分散成很多檔基金,但因為相關性很高,所以其實並沒有分散掉多少風險。

我們先不談專有名詞,用簡單的方式來解釋。投資的風險可以分成兩個部份,一個是公司倒閉的風險。如果你買了一家公司的股票,而這家公司卻突然倒閉了,你所投資的錢就化為烏有了;但這個風險可以透過分散持有來降低,例如你持有20家公司,每一家佔總資產的5%,那麼就算有一家公司倒閉,你的資產也只減少了5%而已。

第二個風險則是波動的風險。公司不見得會倒閉,但是只要開盤,股票的價格就會漲漲跌跌,對投資人來說,如果股價下跌,可能會擔心害怕到睡不著。這種情況下,持有很多公司也不見得可以降低風險,但必須要持有「很不一樣」的公司才行。

什麼叫做很不一樣的公司?例如有一家公司生產太陽眼鏡,在夏天業績很好賺了很多錢,但另一家生產雨傘的公司的業績就不怎麼理想了。到了冬天,情況反過來,每天下雨導致太陽眼鏡公司業績下滑,雨傘公司的銷售反而很好。如果你同時持有太陽眼鏡公司和雨傘公司的股票,一漲、一跌之下,整個資產漲跌幅度就很有限。

但仔細看一下各檔基金持有的股票內容,雖然是有「很多家」公司的股票,但是為了追逐短期的績效,大多都是性質很相近的股票,因為經理人不希望有的股票漲、有的股票跌,結果基金的績效看起來好像紋風不動。換句話說,基金並不會特地去降低波動程度來讓投資人安心,淨值的漲跌常常是明顯而劇烈的,不然又怎麼有辦法在媒體上看到某某基金最近表現很好,短期績效爆衝而贏過指數呢?

所以,想降低波動程度的風險,就只能自己挑選相關性比較低的基金來組成自己的投資組合了。偏偏你所持有的基金相關性很高,不但都是股票型基金,而且都是新興市場,你的資產每天幾乎都一起漲或一起跌,並沒有辦法降低風險。這種情況下,就算你持有一百檔基金,也跟持有一檔基金沒有太大的差異。分散風險,重點不在於持有很多資產,而在於持有很不一樣的資產。

一般來說,股票和債券就是特性很不一樣的兩種資產,股市漲,債券就下跌,債券漲股市則下跌,這種短期走勢呈現「負相關」的資產就很適合拿來進行投資組合的搭配。漲跌之間互相抵銷掉的是短期的波動,不會影響長期的報酬。如果以上圖的例子,則可以發現總資產波動很低,但是穩定成長。

簡單來說,太陽眼睛公司如果夏天賺2元,冬天賠1元,則一年總共賺1元。雨傘公司則相反,夏天賠1元,冬天賺2元,每年也一樣賺1元。如果同時持有兩家公司,則你全年就賺了2元,剛好就是太陽眼鏡公司和雨傘公司賺到的錢。波動抵銷,但是報酬一塊錢都沒少。

所以,你可以考慮是否在投資的區域上做分散,例如中國和美國股市的相關性就不高,如果你同時都看好這兩個市場,那麼就可以將資金分散在這兩個市場。

或是更放大一點,不見得只投資股市,其實長期來看股市、債券、房地產等這些資產都會有不錯的報酬,所以你可以擴大自己的資產配置,畢竟如果再遇到一次股災,全世界的股市都一樣腰斬,分散到不同的市場也沒有什麼效果,所以就算是最簡單的股、債配置,其實都能讓你的資產波動程度下降。

至於想要亂槍打鳥,命中一兩檔超強基金,我只能說就算有,也可能會有一兩檔超爛的基金來抵銷超強基金的表現,不是嗎?因為一開始就沒有辦法眼光精準的挑出超強基金,當然也無法排除買到超爛基金。再說,真有超強基金嗎?出現的機率有多高呢?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