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就像上健身房,別輕易簽20年的約!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如果繳費20年的終身壽險、終身醫療險,其實有高達六成到七成,還沒繳到滿期就失效了,那麼保戶不但無法獲得「終身保障」,甚至可能連之前所繳的高額保費也都化為烏有。

因為沒有台灣的資料,所以只好參考美國的《Individual Life Insurance Persistency》報告,發現以保單的前兩年來說,失效情況跟台灣差不多,首年度大約有一成的保單會失效,第二年則會有8%,之後就逐漸下降,到了六到十年,每年的失效率大約是4%,而11-20年則每年有3.8%左右保單失效。這樣算起來,到了20年後滿期,只剩下33%的保單還沒有失效。

有趣的是,通常對自己存錢的紀律越沒信心的人,越會希望透過各種方式來強迫自己存錢,像是買房子或是買保險,但是卻沒有想到,就是因為存不到錢,沒有足夠的財務風險因應能力,所以遇到沒有收入或是突然出現一筆重大支出的時候,可能就會因繳不起保費而導致保單失效。

保單之所以失效其實有幾個重要的因素:

1、保戶自身的因素:保戶的年齡跟保單的繼續率呈現正相關,或許是因為越年老越需要保障,所以不會輕易讓保單失效。

2、保單特性:繳費年期越短的保單,失效的機率就越低,而保險金額與年繳保費越高,則失效的機率會比較高,因為可能收入產生變化而無法繼續負擔保費。

3、業務人員:如果以年資來看,則業務人員的年資越高,保單失效的可能性比較高,可能是因為年資高的業務並非針對保戶的需求來規劃保單,服務也比較消極。但是如果以年齡來看,則業務人員的年紀越輕,保單失效的可能性越高,因為這些業務人員的淘汰率很高,在業務離職或跳槽後,保單也很容易失效。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