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為什麼我說你必須要先讓你自己不要想從投資賺到錢,才有可能真的從投資上賺到錢呢?這其實是一種投資心理上的調整。我們對於買來用的東西,和買來賺錢的東西,在心態上通常會有很大的差距,而這個差距越大,投資失敗的機會就越高。
例如,你要買西瓜來吃,買洗衣粉來洗衣服,你會希望相同的東西可以越便宜越好,所以價格跌得越慘越開心,例如一根香蕉的種植成本可能要五元,但是因為氣候好導致產量過剩,在市面上一根香蕉只要三元就可以買得到,這時候雖然果農很心痛,但消費者卻因為撿到便宜而消費更多。
但是如果是為了想賺錢而投資,作法卻會截然不同,價格跌得越慘的反而越不敢買,價格漲得越兇的反而越想要買,好像我們都能預測到交易市場像是有地心引力一樣,價格的變化方向會有慣性,不會任意反轉,所以跌的會一直跌,漲的會一直漲。
因此只要是想賺錢的人,就會避開那些跌得很慘的便宜貨,而失去了逢低買進的機會,同時卻會一直買進價格一直漲,整個市場都在搶的熱門投資標的。但是真的要賺到錢,就是要先買在低點,然後賣在高點。而對心態是想靠投資賺錢的人,卻往往是低點不敢買,越接近高點越想買,反而大多追高、殺低而賠了錢。
其實投資要賺錢不難,有兩個方法,一個非常輕鬆,一個非常費力。輕鬆的方法就是投資指數,費力的方法就是去挖掘還沒有人知道的訊息。怎麼說呢?投資指數,例如買追蹤指數的ETF或指數型共同基金,你的績效就和指數一樣,只要市場表現好,你的投資表現就和指數一樣好。
這樣一定賺錢嗎?當然不是,投資一定有賠錢的風險,可是投資指數可以保證你的績效和指數一樣,這就很不容易了,或許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過去的績效能比大盤指數更好嗎?就算是專業經理人所操作的共同基金,你付了昂貴的管理費,卻還是不敢保證他的專業可以贏過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