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用功」賺錢 永遠賺不了錢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要小心的是,也許揭露明牌的人,並不是靠投資明牌賺錢的,報明牌領通告費或稿費可能比投資明牌更好賺、更沒有風險。或者是根本不需要找到明牌,隨便找一家公司,只要有故事性就好,先買進一些股票,然後開始四處宣揚這家公司有多好,不但股價便宜,而且預期成長可觀,趕快買!當聽信明牌的人開始買了之後,就真的推升了股價,不但幫了他自己投資獲利,連神準的名聲也都賺到了。


所以我比較好奇的是,當你詳細閱讀所有的財經相關報章雜誌之後,到底獲得了什麼?是一檔又一檔的明牌?如果是的話,看來這些總是讓你賠錢的,恐怕其實是「冥牌」。

或是這些在投資上的用功,讓你變成了一個「華爾街瑣事達人」?例如你可能是全國最清楚哪些公司剛換了CEO,哪個國家升息、降息了,又有哪個國家的信用評等被調昇、調降…。如果是的話,那麼你只不過是再次印證了一句俚語:「真正從華爾街賺到錢的,絕對不是那些非常清楚這裡一切瑣事的人。」

我們很習慣於越努力越有收穫,例如我們在課業上越努力,通常越能獲得比較好的分數,或是我們在工作或事業上投注越多的時間和精力,績效或表現也往往能越好。那麼,投資也是如此嗎?很顯然的,並不是,不然從台灣散戶的認真程度來看,應該有許多人都能從股市賺到不少的錢了。

我們可以觀察一些例子。從投信投顧公會的資料庫中,我們可以查詢共同基金的週轉率資料以及交易成本,結果卻發現,週轉率越高、交易成本越多的基金,績效卻越差。投資,不是知道越多新聞就越厲害,不然財經記者都是股神了。投資,也不是交易越頻繁越會賺錢,因為你付出的交易成本只會越高,而真正能從頻繁交易賺到錢的,只有券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