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台灣人使用的理財工具竟是保險》有看過「買保險」就變有錢的人嗎?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來源:David Hilowitz@flickr, CC BY 2.0
圖片放大

中國信託銀行委託政治大學進行「台灣世代家庭理財行為調查」,針對35歲到44歲青年、45歲到54歲中壯年及55歲以上熟齡等三個世代,已結婚生子而且在家中負責理財的民眾進行電話調查,針對經濟發展、家庭理財、財富傳承及退休規劃等四大面向進行分析。

根據這份調查顯示,台灣民眾最常使用的理財工具是保險,而有將近六成的民眾在進行家庭理財的時候,並不覺得自己有遇到什麼困難,尤其是青年世代覺得理財沒有遇到問題的比例最高。而如果有困難,則是不瞭解投資的風險。

有沒有覺得很奇怪?照理說應該是年紀越大,對理財越有經驗,對金融商品也越熟悉,遇到的問題會逐漸減少才對,怎麼反而是青年世代有那麼高的比例覺得自己沒有遇到理財上的困難?是根本沒有錢所以不需要煩惱理財嗎?還是因為年輕,所以學習理財具有優勢?

姑且不談「越年輕、對理財越沒問題」的矛盾,更該討論的是,如果真的有這麼多人覺得自己在理財上沒有遇到困難,那麼反映到家庭財務狀況上是不是也「沒有困難」?

舉例來說,如果對理財有基本的認識,你會知道現在定存利率大概是多少?如果你知道,怎麼還會去買那些比定存利率還差的儲蓄險?當然,有可能是保險業務用「累積報酬」來讓你覺得這張保單比定存利率高好上幾個百分點,看起來很不錯,但是你自己用定存利率算一下,不就知道定存六年後,你能拿回比儲蓄險更多的錢嗎?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