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權息行情將來,專家教你3步驟搶搭行情列車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DS}

台股今年以來表現強勢,但在順利站上2萬點之後,波動開始加大,2024年4月16日大盤急跌逾500點,隔日隨即大反彈超過300點。隨著5月、6月到來,台股的年度重頭戲——除權息行情也即將登場,處於2萬點高檔的階段,今年會有除權息行情嗎?又該怎麼操作?

股市籌碼達人麥克連在接受《Smart智富》月刊記者專訪時指出,要操作除權息股與抓進場點,可根據選股3步驟、籌碼2面向來進行。

選股》觀察營收、獲利,建立選股名單

麥克連指出,以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只要遇到牛市股市,大多都會出現除權息行情,譬如2021年從5月中旬漲到7月中旬;2023年則是從5月中旬漲到6月中旬,除權息行情均維持相當可人的態勢(詳見圖1)。

要判斷一個年度是否為一個多頭的市場,其實從該年第1季的財報就可初見端倪。通常當年度前幾個月表現不錯,就可以推斷這是一個多頭年。

從上半年充當台股火車頭的人工智慧(AI)產業類股,在供給投資人充足信心的情形來看,預期今年的除權息行情應不會太差。

那麼AI相關類股是否有除權息行情呢?想挑出有除權息行情的標的,又是否可以直接依據產業來進行篩選?對此,麥克連表示,好產業會有壞公司,不好的產業也會有好公司,不應單以產業分門別類,「公司表現」才是挖掘除權息行情標的的主體核心。

因此,麥克連建議投資人可採取以下步驟篩選具有除權息行情的標的:

步驟1》
觀察過往填權息能力

在除權息行情期間,每位投資人想要賺取的獲利模式都不盡相同(例如除息前波段價差、除息現金股利、除息後填息),但是麥克連建議,投資人在選股時,最基本的標準是除權息標的應該至少具有「填權息」的能力,才可以稱為具有除權息行情。因此投資人應該觀察至少5年,如果大多數年度都能填權息,則可將之納入觀察名單。

步驟2》
評估營收成長性

營業收入(以下簡稱「營收」),可以用來判斷公司的經營狀況,一家公司營運是否無虞、體質是否良好,都可以從營收初見端倪。營收好的公司才具有獲利配息的能力,因此投資人可以觀察營收,若跟去年相比呈現成長(如較去年同期年營收增長率(YoY)成長即可,營收創新高者尤佳),通常代表當年度填權息的力道較強。

步驟3》
殖利率逾5%再逢低買入

殖利率是用來評估1檔股票「股利回報」的關鍵,藉以分析投資人可以獲得多少收益,由殖利率計算公式「股利÷股價」可知,會影響殖利率變動的原因,不外乎2個變因,其一是股息變高,其二則是股價變低。

因此,投資人若想以較合理的成本獲取除權息,建議挑選殖利率5%以上的標的。操作上,投資人可以透過布林通道(詳見名詞解釋)觀測價格,逢低買入,在合宜的股票價格區間入場,以適當的殖利率賺取收益。

總結而言,要篩選出好標的基本條件是具填權息能力、營收有成長性,再根據殖利率找合理價,兼具上述條件就可以納入候選名單,最後再利用籌碼面,來增加獲利勝率。

擇時》解讀籌碼面,抓準進場時機

籌碼面可以分為3類:分點、法人以及融資融券。針對除權息行情,主要會使用後兩者來觀測,以「法人」與「融資融券」切入,抓準除權息行情。

法人》
留意高股息ETF換股潮

法人方面,目前最需關注的就是勢頭最猛的「高股息ETF」,當ETF上市或宣告其成分股更換時,券商會去買那些符合該檔ETF「選股邏輯」的高股息股票,往往就會影響成分股股價的波動,進而影響除權息行情。要觀察的有2點:一是評估該ETF資金規模大小(依台股現況,300億元~500億元就算頗具規模),這會影響其波動的程度;二是ETF的換股時間,目前來看,大多數高股息ETF換股在5月,這也是行情總在5月發動的原因之一。

融資融券》
從軋空行情賺波段價差

融資融券(詳見名詞解釋)則是另一個切入點,投資人要觀察的是「借券做空」的情況。融資融券有個規定,在除權息交易日前的4個營業日,會強制要求融券進行回補,這會導致在除權息日前股價抬升,易形成一波「軋空」的效果,投資人可以觀察其除權息日前3週至1個月的融資融券比率。

以東科-KY(5225)為例,其除權息日為3月22日,往前推1個月,2月22日時融券數量達523張,融資融券比率相對高,就容易造成軋空除權息行情。投資人可以預期在除權息日前台股至少會維持在微升的盤勢,甚至有高機率可以賺取波段價差(詳見圖2)!

至於有部分高所得投資人,可能會苦惱於除權息課稅的問題,為了節稅,也可以採用個股期貨作為工具,達到既能領息又不必多繳稅的好處。個股期貨是以「個股」為標的的期貨商品,以一口(2,000股)為單位,採用到期結算的機制,離結算日愈近,其價格會與該股股價愈趨於一致,是個股投資的一種替代品。

用個股期貨作為工具進行除權息有2個好處:一是免除除權息的遞延,一般使用股票獲取除權息,需要約莫1個月才會入帳;但用個股期貨獲取除權息,應領的息當下就會進入投資人帳戶,節省了1個月的等待期。二是可避免稅務課徵,當以個股期貨進行除權息,是以保證金帳戶的權益變動進行補償,來結算除息的價差缺口,故這筆錢會被政府視為買賣價差的收益,不會視為股利收入而被計入綜所稅課徵。但提醒投資人操作時仍須留意槓桿風險,才能穩定將獲利最大化!

延伸閱讀
存股並非穩賺不賠!過來人分享:以00878為例,掌握3重點提高投資勝率
台股2萬點真的是高點嗎?股市也會通膨!投資老手:過去的萬點通則已失靈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