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漲代表經濟愈好?本益比真能洞悉企業的真實價值?3大迷思一次拆解

理財W實驗室/黃御維 Wilson

我是一名證券分析師,目前任職於證券業,個人投資經驗超過9年,接觸過各種金融商品與投資工具,也遇過市場的大小風浪,我創立「理財W實驗室」是希望傳達更多正確的投資觀念與想法給你,希望你能因為的文章或是簡單的一兩句話,減少許多在投資路程的冤枉路。

迷思2》本益比很高,是否表示股價過高?

大方向答案是「Yes」。

儘管本益比(P/E Ratio)不是完美的指標,但它可以粗略地預測未來的市場報酬。

例如,在2000年初,網路泡沫導致市場開始下滑之前,標普500指數的本益比接近30倍,相較之下,市場的長期平均本益比僅為17倍。在這種情況下,較高的本益比確實是一個象徵股價偏貴的預兆,最終股市下跌了近50%。

有趣的是,如果我們在下跌期間觀察本益比,則會出現混淆的訊息。在2001年底時,市場已經下跌了25%,但市場的本益比反而上升到了46倍。

為什麼在市場大跌後,本益比會上升?按理說,價格下跌應該讓本益比也跟著下降。答案在於本益比的分母。當經濟陷入衰退如2001年那樣,分析師通常都會調低企業的盈餘預測。如果盈餘預測下降的幅度超過股價的下跌,基於預期利潤的本益比就會在市場下跌期間往上升。

像是2021年至2022年的航運股,本益比僅3倍~7倍,你以為很便宜,以為買到了足夠便宜的股票,入手後卻發現價格還在持續下跌,並沒有出現價值回歸的情形,這便是所謂的「價值陷阱(Value trap) 」。

即投資者買入了表面上估值很便宜,但實際上卻很昂貴的股票。儘管本益比有一定的股價高低估的預測能力,但它們有時會誤導。

迷思3》國際股市本益比始終低於美國,代表更具投資價值?

看起來,這個說法頗有道理,但非百分百正確。

有些投資人會透過ETF投資各國股市,並觀察各國家的本益比作為投資組合的比率依據。但如果僅以本益比做判斷,可能就錯過過去近15年美國股市的黃金時刻。

今天,美國股市的本益比略高於20倍,而美國以外的已開發國家市場的平均本益比僅為14倍,若從數據說話,國際股市會是便宜貨,但事實並不僅僅如此。

正如之前提到——較低的本益比並不保證更高的投資報酬。此外,本益比會誤導,且不同國家股市的長期平均本益比也有所不同。

另外,本益比的高低與國家發展或是企業的未來性有很高關聯性,公司成長率和本益比之間有著基本的關係,預期成長率愈高,大家願意給予更高的本益比,甚至變成「本夢比」。

舉例來說, 微軟(Microsoft)和食品製造商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 ,微軟的本益比高於35倍,而通用磨坊的本益比大約是15倍,但這並不代表通用磨坊遭低估便宜,實際上這反映了它們之間的未來成長率差異——微軟每年增長15%~20%,而通用磨坊增長緩慢。

簡而言之,本益比往往會反映公司的成長速度!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的平均本益比相較世界其他地區高得多。

在美國,前10大公司中有7家是科技公司,而在歐洲前10大企業中,只有2家是科技公司,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區的情況也是如此。

在歐洲,最大的公司主要是增長緩慢的銀行、食品和能源公司。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國際股市的本益比普遍低於美國。從這個角度看,國際市場並不一定是便宜,它們只是根據其實際價值被合理定價了。

在股市裡沒有絕對的答案

股市中鮮少存在天秤兩端非黑即白的答案,反而答案常常是灰色地帶,學習習慣股市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這絕對有助於在解讀各種事件與數據的思維模式,也不再被財經頻道的投資老師話術迷惑。

延伸閱讀
台股2萬點還能進場投資嗎?一文告訴你,為什麼「場外等待」是最壞的策略
今年來台股大漲逾3000點,多頭還能走多久?AI熱潮究竟是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你買的高股息產品和你想的一樣嗎?高股息分3類!高股息報酬真能打敗市值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