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後迅速恢復產能的台積電,在全球晶片產業扮演什麼角色?從崛起歷程看台灣半導體重要性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1999年9月21日凌晨,台灣人民被7.6級地震震醒,全島都遭受衝擊,這是自1935年以來台灣最嚴重的地震。

但是僅僅一週後,台積電(2330)的營運就恢復95%產能,恢復營運的速度,顯示這家公司對台灣的重要性——在全球微晶片產業扮演著關鍵角色。

台積電從無到有,僅僅10幾年的時間,產量占全球微晶片產業總產量的5%,他們不設計晶片,而是為這個產業中的大型公司代工製造晶片,把數百萬片晶片出口至世界各地,安裝於行動電話、遊戲機、筆記型電腦等器材上。

把重要工作交由一座有眾多天然災害的小島,明智嗎?企業界領導人知道,面積僅有加州的1/10、人口2,200萬的台灣,儘管有著特殊的地理特性,但是其卓越的效率,意味著台積電無可取代。
 

最無害的選擇 

張忠謀第一份工作是在西凡尼亞電氣產品公司(Sylvania Electric Products)的小規模半導體事業部門,由於對公司的行銷工作感到失望,張忠謀於3年後辭職,加入德州儀器。

他在德州儀器一路晉升,很快就當上半導體事業部門的副總裁。德州儀器在1970年代中期決定把業務重心轉向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隨後他被分派去掌管製造計算機、手錶和家用電腦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部門,他覺得自己和新職務格格不入。

「顧客群完全不同,市場完全不同,」他說:「想在這項業務領域取得領先,所需要的工夫也不同。在半導體事業領域,只需關注技術和成本;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技術有幫助,但是也要考慮產品能不能吸引消費者,這是很含糊的東西。」

有志難伸的張忠謀於1983年離開德州儀器。

隨後,張忠謀加入位於紐約的晶片製造公司通用儀器(General Instrument)擔任總裁暨營運長,但是他也未能在那裡施展長才,再加上和妻子克莉絲汀分居,所以當台灣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打來電話時,他的人生正處在茫然困惑時期。

據張忠謀回憶,為了吸引他回台,當時的台灣行政院長、也是工程師出身的孫運璿告訴他:「我特別想要借助你的能力,把技術從研究結果轉變成台灣工業的經濟效益。」果然,張忠謀抵達台灣幾個月後,李國鼎加碼下注,把原本純粹由政府補助的工研院,轉向與企業界簽約合作,自行開闢部分財源。

他們請張忠謀在幾天內研擬一份事業計畫,告訴他們需要投資多少錢。

張忠謀調查市場,評估台灣的長處與弱點。任職德州儀器的經驗讓他知道,這個產業的變化速度極快,台灣如果想躋身其中,必須與包括德州儀器、英特爾(Intel)、超微半導體(AMD)在內的歷史巨人開戰,但是台灣的企業在研發、電路設計、銷售與行銷技巧等方面嚴重落後,而且也沒有哪家公司會等著台灣迎頭趕上。

台灣唯一的長處在製造,張忠謀視其為「最無害的選擇」。電子業把組裝和製造作業遷移到台灣多年,所以建立一家能夠為晶片業者獨立製造晶片的公司確實滿有道理的。

張忠謀還有一個想法。在德州儀器和通用儀器任職期間他了解到,如果不是自行創業太昂貴,許多晶片設計者早就都去做晶片了。他們要麼必須投入龐大資金來建立自己的製造廠,要麼就得排隊等候大廠的生產線產能過剩。一些設計師帶著一盒滿滿的晶圓,開車在矽谷到處尋找在晶圓廠工作的人,找到人後,廠區員工要求的價碼,往往包括分享這些設計師辛苦獲得的智慧財產。張忠謀心想,也許他可以為設計師提供一個另類的選擇。

1987年2月,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開始營運。不少人懷疑這種模式行不行得通,多年後張忠謀在史丹佛大學的一場談話中回憶,英特爾、德州儀器和幾家日本半導體公司都拒絕投資。當時普遍抱持的智慧之見是,晶片設計和製程技術必須一起發展才能成功,把二者區分開來只會讓一切變得更複雜,尤其是當智慧財產受到謹慎保護時。

起初,台積電靠著英特爾、摩托羅拉(Motorola)、德州儀器等大型晶片製造商給予的麵包屑來生存,這些公司樂得把最老舊的技術製造、市場上仍有殘餘需求的晶片活兒交給台積電,好騰出自家工廠的產能來生產最新設計的晶片。不過這些大廠也沒失望,「所有人都認為這家新創公司是個弱小的競爭者,」張忠謀在多年後說:「哈,他們後來發現,新創的台積電是家優秀的供應商。」

自1990年代初期起,專事晶片設計的無廠新創公司開始有生意了,台積電熱中於跟沒有競爭關係的製造商合作。對包括1993年在加州創立的圖形晶片設計公司輝達(NVIDIA)在內的新進者來說,台積電的存在徹底改變了一切,他們可以更快速地投入研發,讓這個產業和終端使用者更快獲得最新的技術。張忠謀估計,台積電創立當時有25家無廠晶片設計公司,10年後將成長了20倍。

台積電的成功實現了李國鼎的另一個目標――減少人才外流。1970年代和1980年代,研究所學生在獎學金和國內就業機會有限下,數萬名台灣學生赴美留學。

劉德音也是赴美取得碩士與博士學位的台灣留學生,1993年返台後進入台積電,在2013年擔任台積電共同執行長,2018年起擔任董事會主席。這座海島儼然變成一塊磁鐵,吸引工作者、顧客,以及渴望學習新知的人。

張忠謀的睿智洞察——在一個高成本、快速變化的市場上,不能冀望事事都做,才能引領台積電在一個關鍵領域做到極致。台灣政府投入20年的時間,全心全力支持台積電建立全球地位,其卓越營運撼動微晶片產業的結構,而張忠謀願意和任何人合作的經營作風也發揮了作用。

台積電是賦能者,不是個競爭者,卓越代工能力釋放了新晶片設計者的才能,振興了歷史悠久的晶片產業。

延伸閱讀
台灣為何能成為半導體供應鏈要角?從台積電發展史,看晶圓代工模式如何改變全球晶片版圖
半導體代工由台積電獨占鰲頭,三星電子將如何出擊?韓國半導體權威分析師這樣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