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預約的諮詢時間到了,我做好準備,倒了一杯茶,鋪開幾張紀錄紙。
案主如約而至,落坐。
很多來訪者第一次做諮詢時,都會有一些緊張和忐忑,於是我往往會先說話:「肖潔,你好。」
「趙老師好。」打完招呼,肖潔並沒有其他案主的那種拘謹,而是自顧自地直接講了起來:
「趙老師,我的背景資料您都瞭解了吧?我來找您諮詢,就是想請您幫我看看,我是不是要離開職場,做全職媽媽?」
肖潔的背景資料我看過了,寫得非常詳細,連一些心理狀態也都描述了出來。
肖潔,三十歲,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在一家民生消費品公司擔任業務,工作能力很強,八年時間,每年都會有幾個月做到業績冠軍。工作發展得好,經濟狀況也不錯,所以結婚之後沒多久,她就決定生孩子。
現在,孩子剛出生三個月,始料未及的是,隨著孩子的出生,各種狀況也出現了。
肖潔一直是職場上的「拚命三郎」,直到臨盆的前一天才開始休息,孩子剛滿月,她又準備去上班。想要請保母看孩子,不太放心;婆婆來幫忙,卻因為各種習慣不一樣,總有各種小摩擦。老公希望肖潔能安心在家裡待幾年,好好養育孩子,這讓她有些壓力,也有些動搖。
「那就說說你現在的狀態吧。」我說道。
「我已經開始上班了,但是和生孩子前的工作狀態大不相同。」肖潔的聲音有些焦慮,「每天都會想著孩子的事,想著要回去餵孩子,擔心婆婆用舊式的方法照顧孩子,弄得我心煩意亂。偏偏這個時候,客戶那邊又出現了一些狀況,對帳、催款,這些平時我都可以輕鬆搞定的事,現在也感覺應付不過來了。雖然我的工作時間可以很靈活,但現實往往是工作、生活不分家,即便在家休息,電話也不能閒著。我老公很有意見。」
「所以,你有考慮過是不是辭職,做全職媽媽?」我回到了她最開始的問題。
「也是,也不是。」肖潔有些猶豫地說:「其實,我有幾個方面的考慮。」接下來,她很詳細地講起了自己的想法。
在一個職務上做了八年,順風順水的同時,肖潔也產生了厭倦。雖說這份工作給自己帶來了不錯的經濟回報,但是她的內心也有一絲隱隱的擔憂。她說:「將來怎麼辦?要一直這麼做下去嗎?這一行有變化了,怎麼辦?我做不動了,怎麼辦?」這才是肖潔內心真正焦慮的事情。
然而,一旦辭職,經濟方面倒還好,可是整天面對奶瓶、尿布……面對家裡各種可能的小摩擦。從職場上的忙忙碌碌,到家庭裡的婆婆媽媽,肖潔又特別擔心自己接受不了這樣的轉換。「會不會在家裡沒有了地位?脫離職場,狀態會不會更糟糕呢?」
於是,她來尋求我的幫助。
「趙老師,你能不能幫我找到這樣一種職業選項:未來能夠持續發展,既能擺脫對原有職業的倦怠,又能為當下的狀態找到一種意義,做到一種平衡?」
「我聽出來了,」我幫肖潔總結道:「你有兩種糾結。其一,不想放棄原有的職業,其實是不想放棄工作給你帶來的價值感,但是又對原有工作有所厭倦。其二,你不想放棄對孩子的照顧,其實是不想放棄你對於孩子養育的一些理念,但是擔心全職媽媽會讓自己喪失價值。於是,你就想要尋求一種新的可能,既可以滿足職涯發展的延續性,又能照顧到孩子。」
肖潔頻頻點頭,「是的是的,趙老師。我最近總會收到一些資訊推薦,比如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啊、心理師啊……這些職業是否適合我呢?」
「別著急,是否適合你,不能確定。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肯定不存在這麼一個選項,能讓你眼前的糾結一下子就煙消雲散。」看著肖潔心急火燎的狀態,我需要先幫她降降溫,「如果存在這麼一個選項,你也不需要來找我了。」
肖潔長舒一口氣,鬆坐在椅子上,喃喃地說:「那怎麼辦呢?」
「來,我們從長計議。」
我在她面前的白紙上畫出一個圓,分成三個等分,然後解釋道:「我們的生涯規劃中有三個重要的部分:自我的部分、職業的部分、關係的部分。自我的部分,包括身體健康、內在心靈成長、興趣及愛好的發展等。職業的部分,主要是透過工作帶來的物質收入、成就感等。關係的部分,可以包括夫妻關係、與父母的關係、與孩子的關係等。」
看了看肖潔,見她似乎聽明白了,我繼續說:「我們的生涯發展就是希望透過努力,讓我們自己的這個圓越來越圓滿。只是,」我頓了一下,說:「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受制於時間、精力、金錢、知識等限制,很難在四面出擊的同時照顧到各方面。比如說,現在的你,就很難做到既照顧好孩子,又能把工作發展好,還能拓展自己的未來事業。」
「不一定吧,趙老師,我看一些網路文章裡,有很多人生勝利組都是各方面都做得很好的。」肖潔顯然是被一些故事影響了。
「一定有一些人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我們要看到的不僅僅是最後的結果,還有之前的過程,比如他們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累積了大量的資源和成果。再比如,在有些方面他們做出的犧牲,是其他人看不到的。」
「這倒是。」肖潔回歸了理性,「這麼說,我的願望實現不了了?」
「我們看過程,剛才我們說到,生涯發展是一個逐漸圓滿的過程。受資源所限,我們在某一個階段裡,可能需要選擇最重要的部分來發展。過一段時間後,我們再調整重心。發展是一個保持平衡的過程,就像走鋼索,只有重心穩定,才能保持平衡,才能繼續向前。」
我指了指白紙上的圖,問肖潔:「在現階段,你會選擇哪個部分作為重心呢?」看到她陷入沉思,我補充一句:「你可以把時間劃分得再具體一些,把這三個部分再細分一下。」
聽了這話,肖潔開始在白紙上寫寫畫畫。
我看到,她在「職業」的部分寫上:收入、成就、探索未來職業。在「關係」部分寫上:照顧孩子、夫妻關係、家庭和諧。在「自我成長」方面寫上:烹飪、畫畫、瑜伽。
然後,她在「收入」、「照顧孩子」上面打了勾。看來,她找到了自己的重心。
放下筆,看著面前的這張紙,肖潔說:「如果能抓住這兩個重心,或許我也就不那麼焦慮了。我得先確保收入,這是確立我價值的方式,也是讓我能夠安心的方式。同時,照顧好孩子,這樣我就不會有愧疚感。」
「看得出來,你放下了一些。如果把關注點都放在這兩個重點上,你會如何做,才能確保它們如你所願呢?」雖說做了取捨,可是肖潔可能不見得會心甘情願地轉移重心,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兩頭不能兼顧。我需要進一步推動她。
「我知道,要想把這兩個方面發展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精力確實有限。」看起來,肖潔非常清楚自己的狀況,「我準備向公司申請,配置一名助理,哪怕從我的業績中分紅給助理都行。不能什麼事都由我來做,我只負責最關鍵客戶的維護、關鍵點的掌握。這樣一來,雖然看似我需要分收入出去,但是效率一定會大大提升,也是很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