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成長背後的迷思
GDP被設計出來,最初是為了衡量經濟產出的水準,經濟產出的太高,可能會造成過度生產和供應過剩。產出的太低,則可能導致人民無法獲得他們需要的商品。大蕭條時期,產出水準顯然太低,因此,政府投資基礎建設並創造大量工作,把錢拿給人民來創造需求,GDP成長了,經濟也變活絡了。此時GDP的成長,是為了改善人民生計。⠀⠀
所以,問題不是出在GDP,也不是出在GDP的成長,問題在於:當成長失去了目的、當成長只是為了成長。
當國家跟企業所追求的終極目標都只剩下成長,單單的穩定是不夠的,想像一下你是投資者,你投資的公司每年都有賺錢其實是不夠的,它必須要每年都比去年賺更多的錢,但要成長到什麼時候?
從小我們就在追求成長,要拚了命地考更高更高的成績,賺更多更多的錢,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成績好的同學不一定比較開心,賺很多錢的朋友,也不一定就過得比較幸福。
對許多上一輩的人來說,「滿足」似乎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小時候不應該因為考95分而感到滿足,長大後也不應該因為年薪百萬而感到滿足。
因為「好」是不夠的,好還必須要更好。
但到底要好到什麼程度?
沒人知道。
我覺得,找到一個想達到的目標,然後努力成長來達成目標時,停下來跟自己說聲:「你做得很好,這樣就夠了」。其實是一件很棒的事情,被說是不求上進又怎樣?
我們會希望小孩長高,但長高是為了讓他們發育成健康的大人,我們不會期望小孩子已經200公分了,還無止盡地長高長高再長高吧?一般來說,我們會希望小孩長高到了一個健康的區間,然後維持著這個成熟點健康的生活。
那為什麼,我們還是覺得無論一個國家本身已經多麼的富有,它的GDP都還是得必須不斷的成長才行呢?
畢竟,在一個資源有限的地球內追求無止盡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很不合邏輯的思維吧?
本文獲「方格子直送計畫」、「空屋筆記 -免費的自由」授權轉載,原文:當成長只是為了成長:GDP到底要成長到什麼時候?
延伸閱讀
長期存0050賺更多,還要配置0056、00878這類高息型ETF嗎?達人一語點破:違反人性
台灣未來最不值錢的資產是房子2》未來許多人會後悔的事,是幾十年前只知道買房...
台灣未來最不值錢的資產是房子!把錢放在「這種資產」,增值幅度將是房子的1.5倍
小檔案_楊宗翰
盡可能用更少的資源,過更好的生活。 曾在克羅埃西亞跟嬉皮們佔領空屋,見識到社會的浪費後,開始試著盡可能不消耗資源的生活。在台灣環島兩年後,目前人在歐亞旅行,一邊拜訪各地的學校跟學生分享,一邊拜訪各地的組織跟人物,記錄他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