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前幾天聽聞好友的胞弟,因為跟慢性病纏身的母親不斷爭執,偶爾還要處理母親與外婆的口角,身心俱疲。加上這段時間公司的業務繁重,身為科技業的小工程師,加班是日常,回到家還要處理這些瑣碎雜事,以及母親發病時的照顧,實在也累透了,自己的精神狀態也面臨緊繃,乾脆自己再去外面租一間小套房,至少可以喘一口氣,或者就當作是一種逃避。
好友結婚後也跟太太共同努力經營著家庭,原先每週回去探望1次母親與弟弟,後來因為疫情關係,這陣子自然就先暫停。在疫情之下大家關在家裡久了,難免大小衝突比較多,即便是家人也好,也很難不起口角,好友胞弟同時也認識很多年,今年好像也才30多歲,算是剛過而立之年,經濟的壓力當然是無比沉重,沒有家人的幫忙,如今還要另外再租一間房子,增加一筆開銷,無形中都是新的負擔,但好像也只能先這樣,要不然自己垮掉了,整個家更加危險。
同樣在太座的好友圈中也有一個案例,女生婚後就一直與公婆有爭執,婆婆的高壓管理,常讓家裡瀰漫著一股低氣壓,但老公也疼愛她,常常要在母親與太太中間扮演和事佬,長輩有時候就是傳統觀念比較重,認為「嫁進來」的媳婦就應該要怎樣怎樣,不過現在的女性應該不大容易走舊有路線了。
女方為了省房租省些家用,為了早日存到頭期款預算,一忍也忍了12年還13年,我也忘了。總之孩子也生了2個,現在也陸續就讀國中了,趁著疫情剛發生之際,買了間位於中永和的房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窩,過去婆婆常嚷著:「出去啊!有本事妳就出去。」這次還真的出去不回頭了,婆媳之間的問題還真是難解,至少減少碰面,問題自然也會迎刃而解。
在台灣,房價問題一直都是熱門問題,老調重彈之外,也沒什麼新花招,說白了,就2點:
1.市場熱錢實在太多。
2.現代人所需的空間愈來愈大,抵銷了少子化的負面因素。
第1點就不多做解釋,看股市滿滿的錢潮洶湧,加上銀行的貸款利率之低,應該連後知後覺的人都知道了,就不再贅述;第2點就很有趣了,常聽到一些新聞報導,強調台灣少子化問題,似乎房價「必然」跟人口掛勾。
相信很多讀者也曾想過這個問題,但在內行人眼裡,這實在不成一個問題,舉個例子說好了:40年前,也許大夥可以住一起,擠在一塊沒什麼問題,以前小時候我也是外婆帶大,傳統大家庭,直到外婆生的5個女兒(阿姨)都陸續嫁出,空間感才比較寬鬆,兒子依舊在家不變。
講講近一點的年份,20年前好了,一間老公寓,35坪假設住了8個人,爸爸、媽媽,生3個孩子,另外還有爺奶輩健在,偶爾搭配一個尚未結婚出嫁的姑姑或阿姨之類(也可能是叔叔),總之,大家總說以前的人比較能過刻苦的生活,這句話倒也不能說錯,也許人們也是不大甘願,但就是為了省錢,窩著。
直到近10年~15年,愈來愈多的小家庭,甚至一個人買(或租)一間套房,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現象了,即便是一對頂客族小夫妻,買了間2房1廳的電梯華廈都好,坪數的使用上來說,依舊是比住在原本家庭來得大,隱私也較能顧及,個人空間可說是愈來愈重要。
曾聽朋友說過一句話:「如果預算夠,誰不想買間大房子給自己?即便是單身不婚不生,我住2房或3房不行嗎?重點就是預算不夠嘛!」是的,整體來說少子化現象會在未來30年逐漸發酵,不過市場的資金不斷蒸發,這讓貨幣的保值性產生了問號?才會引爆股市、加密貨幣、房市的齊漲。
如果單純用人口變化去推估房價,那恐怕忽略更多事,忽略了是錢在買房,不是人在買房;忽略了現代人需要更多隱私,而不是一堆親人擠一塊;忽略了更多人選擇單身生活,但不代表他們不用房子。
社會的中產階級目前還是占了多數的,大家努力一生也未必能往上再爬一層,但至少要確保自己不要往下掉,需要政府的救濟、或者老年時老無所依。對於房子的需求(都會區),短時間還是難以改變,這一代30多歲的中堅份子很多都還是奮鬥著,找尋機會,存夠資本買一個自己的家,不管家人能不能幫忙,放棄就真的放棄了,不是不行,但投資理財的功課就要做更足才行。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週末夜,10點鐘兩寶陸續就寢…
延伸閱讀
每月需給2萬元孝親費,北上打拚女崩潰哭:「每月都存不到什麼錢,何時才能圓成家的夢?」
台北新婚夫妻試算家庭開銷,1個月至少9萬元…「沒有爸媽幫忙,如何在大城市裡成家立業?」
擔心現金不夠用,一對準退休夫妻憂「我該用北市房換當新竹包租公?還是改買定存股?」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著有:《我在計程車上看到的財富風景:往上翻身與向下墜落的關鍵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