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bar是財經商業社群網站,幫助你實現財富自由,快樂退休。我們打造「個人化」財商FQ知識,提供:國際金融資訊、台股及ETF投資趨勢、高手實戰經驗。追蹤我們,提升你的 「資」識力,成為投資高手!
畢業季節到了,不少大學或是研究所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在人生職場的第1、2份工作後,開始學習經濟獨立,然而薪水在扣掉房租水電、孝養金、網路、娛樂交通費用後,每個月可運用金額約在新台幣5,000元至2萬元,問問他們,想買的第1張保單是什麼?以小花平台保險顧問的經驗,10個有9個想要透過儲蓄險存錢,因為他們認為既可以強迫儲蓄又有一點壽險保障。然而,在累積資產的期間,萬一不幸碰到風險動個手術,一整年的積蓄可能就全沒了。當意外來敲門時,不適合的保險比沒買還糟糕。那麼究竟要如何選購,才能讓保險發揮高槓桿效益?其實只要規劃正確,金錢也可以擁有到完整的保障。
社會新鮮人規劃保險記得3原則
1.選擇足額保障而非終身保障
職場的新鮮人正準備在職場上發光發熱、蓄積能量和為第一桶金做準備,買保險是為了不時之需,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要有足夠的保額才能在發生風險時提供充分的保障,減輕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足夠的保障額度是必要的。
以保障期間來分,有終身險和定期險可以選擇,定期險提供一段期間的保障,但是保費便宜,終身險雖然可提供終身保障,卻需要付出數倍於定期險的保費,在可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會產生排擠效應,同樣地保額,定期險比終身險保費便宜許多。因此建議優先選擇定期險,用低保費購買足額的保障,讓新鮮人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努力打拼。
2.保障先保大風險,再保小風險
什麼是大風險?就是風險發生時,我們承擔不起的經濟損失,舉例來說,損失如果在數百元到數千元,應該還不成問題,數萬元到10萬元,雖然心疼應該咬牙一下還負擔得起,但是損失如果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花費,就會變成非常沈重的負擔,因此應先將大風險的保障做足。
以風險損失的大小來看,排序如下:
身故風險:新鮮人不幸過世時,造成家庭失去經濟支柱的風險,假設以年收入50萬都不調整工作20年,至少對這個家庭1,000萬以上的經濟損失。
重大傷病風險:罹患重大傷病要對抗疾病已經很辛苦,如果因為沒錢而無法選擇好的、較有成效的醫療方式時,那可真的令人心灰意冷,缺乏繼續走下去意志。以癌症為例,癌症病患平均一年的治療花費高達50萬元,整個療程走完幾年下來,有可能花費數百萬甚至上千萬,還不包含加上補充營養品及生活費,如果沒有保險補助那是多麼可怕的費用。
失能風險:萬一發生失能不能照顧自己時,除了固定的看護費、醫藥費、營養品和尿布費,還有其他輔具、改善居住空間等一次性的費用,據統計,國人青壯年失能後生存平均10年以上,費用則要500萬。
醫療費用風險:住院時,高額的住院病房差額費、健保不給付的手術費和醫藥雜費,及請假的薪資損失等,依衛福部最新統計顯示,國人平均每次住院天數長達11.9天,每次住院費用高達約6萬元,再加上薪水損失,以3分之1月薪約1~2萬,加起來至少也要7~8萬,多則數十萬之譜。
意外風險:各種意外傷害而導致住院、骨折及意外失能的花費,像燒燙傷而面臨須截肢、重複植皮、換藥及復健等,骨折可能須要置入鋼釘、支架來固定,這些費用少則數萬、多則達百萬以上。
3.先保當下再保未來
投保前先評估當下可能的突發風險,而後再考慮未來長期穩定的風險。先規劃保障像是:壽險、重大傷病險、失能扶助險、醫療險和意外險後,再來考慮年老後的退休風險像是儲蓄險。
社會新鮮人保單規劃量力而為
社會新鮮人買保險應該量力而為,視個人情況分輕重緩急來購買,隨著年齡和收入的增長,逐步建立起定期壽險、重大傷病險、失能扶助險、醫療險和意外險構成的「全面保障」!
本文獲「moneybar」授權轉載,原文:新鮮人如何用有限預算買對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