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產品五花八門,我適合哪一種?10種投資商品性質大分析,報酬最高的是「這個」

28歲飛官退役,29歲身價破千萬。認為一般人要致富只有三步驟:一、紀律儲蓄投資,二、提高收入,三、風險保障規劃。而創業家們要成功也是三步驟:一、找到對的夥伴,二、接受失敗並改進,三、謹記B-I三角形。
投資產品五花八門,我適合哪一種?10種投資商品性質大分析,報酬最高的是「這個」

一個財經界古老而常見的問題:
今天要入住山頂的高級別墅一年,有不舒適、沒景觀又普通的一樓;有景觀、舒適、地震很晃的二樓;無敵美景、超豪華,很難逃生的三樓,你選哪一樓?

很多人辛苦工作賺錢,卻往往敗在投資失利,小則虧損消耗數年累積、大則傾家蕩產、破產亡命。擔任特許財務規劃師這些年,跟筆者諮詢、討論投資的客戶超過數百位,很多人的投資屬性,往往都跟自己想的不同。

有聽爸媽的話,只存定存跟儲蓄險,結果自己私下在學當沖;有說了一口好投資與觀念,結果唯一投資工具是銀行活儲;有人努力學習如何存股,結果選股卻把K線跟籌碼混在一起;有人想要安穩退休,卻在理專或業務建議下買了滿手垃圾債券基金; 還有群人完全不屑常規投資,只想零頭款買房、暴賺傳直銷、資金盤或各種暴利代操;當然最多的朋友還是「理專或業務員推薦什麼,我就買什麼」。

筆者並非博大精深或是絕對權威,但依個人角度區分了幾種投資類型,或許看完這篇能夠多幫助自己了解自己。

1.銀行活儲
說是投資,更像只是放在桌上的鈔票。隨時可以取用,很難達成真正累積。除非真的是天生節儉神力,不然在這個時代…困難唷!

2.銀行定存(年息約1.01%~3%)
無論整存整付或是零存整付,都是定存單,台幣或外幣都算。蠻多人將定存單當作短期資金停泊,例如獲得一筆資產,或每月想存一些錢,又不希望失去靈活性,就選定存。不過筆者也看過滿手定存單的,其實累積效果算蠻驚人的,但效果就類似把錢從桌子上移到衣櫃裡。

3.儲蓄保單(年息約1.75%~3.83%)
這個真的是滿坑滿谷,躉單、2年、3年、4年、6年、20年…在資產上,儲蓄保單比較類似強迫儲蓄,未到期停扣或是解約,都會產生虧損。所以很多朋友會嘗試咬緊牙關撐到存滿,有些網友或是部落客很愛精算IRR。這邊筆者可以直接告訴各位:「儲蓄保單除了外商公司商品,大部分短年期都輸定存。」但要記得儲蓄險有3個優勢

強迫儲蓄,因為不想虧損反而意外存到第一桶金。要相信人類沒錢時的毅力。
放長配置,若能存滿就算降到預定利率,還是能打敗定存。而且使用較定存不易,往往是現金跟定存花完的選擇。
若買12年期以上的儲蓄險,在第1天就享有壽險保障!例如希望12年後有144萬,所以月存1萬,假設第1年才存12萬就不幸過世,家人可以直接獲得144萬,繼承你沒實現的11年。這絕對是其他投資工具不具備的屬性。

4.保守型基金(長年報酬約4%)
通常指非股票、非能源、非高收(垃圾)債型,特點是配息不高、穩定 (大約3%左右)、標準差(波動)也低於4。這類穩健投資配置,其實反而少見,因為理專或是業務都會看公司政策推商品,目前主流是高收(垃圾)債,或股票型基金。而且坦白說,4%這個不上不下的利率也令投資人覺得自己有變成曹操的感覺(如食雞肋)。 在多頭市場(例如現在),債市會一直被壓著打。真正體現債券能財富保全,要在全球熊市時才能展現差異,所以保守型基金一直是高資產客戶的必要配置。但對於小資族來說,如果自己的財務目標比較大就要勇於嘗試更高波動或收益的配置。

5.存股票(長年報酬約7%)
存股票是筆者踏入投資界的第一步,也是覺得相對容易輕鬆的方式。因為重點集中在選股票前的謹慎與做功課,主要就是看該公司的財報、體質、基本面與董事會狀況等等。更好的方式就是看現實中該企業的表現。而筆者還是要叮嚀:避開所有科技電子類股、以及金融股;也完全不要看K線、籌碼、更不要被那些市場的胡言亂語嚇到賣出。只要買入股票後,記得把股利重複投入才是真正達成累積複利效果(如果是已屆退休,那就把股利當生活金吧)。

存股票簡單,也同時可以考驗自己面對價值股下跌時,內心的反應與素質,見證自己的風險承擔力。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