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財富網編輯室為讀者嚴選包括國際財經、全球股市、致富者成功心法以及與上班族生活理財的內容。
臺灣生育率逐年降低,在憂心未來可能的人口問題,諸如高齡化、少子化,勞動力短缺之時,也令人不禁想探究: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小孩?
日前臺灣小姐陳怡文於蘋果日報訪談中提到,自己未來就算想生小孩,也只會生一個。不少年輕人亦表示,即便住在天龍國、每月領著10萬元高薪,這群薪資比例占臺灣前10%的年輕人們依然擔憂自己「養不起孩子」。
《Smart》智富特別專訪了兒童理財達人「四寶媽」郭莉芳(以下簡稱四寶媽),在忙碌的記者生涯裡,她一邊跑新聞、一邊撫養4個小孩。原以為作為一名職業婦女,在工作、家庭兩頭燒的狀況下,必然是得用大量的金錢,換取永遠嫌不足的時間,然而,問到四寶媽「預計花多少錢將小孩養大」時,她說:「不含大學學費與生活成本,基本上約200萬。」
yes123求職網去年(107年)做過一份「上班族生養計畫調查」,提到在臺灣若要將小孩從出生養至20歲,平均要花580萬元。四寶媽的200萬,足足比580萬還少了近400萬元。
從跟四寶媽的訪談中,發現她既沒有精省到犧牲小孩的生活品質,也沒有「用時間換取金錢」,珍貴的親子時光諸如「與孩子共進早餐」、「唸睡前故事給孩子聽」、「定期帶孩子出國」⋯等等,一個都沒少。
究竟四寶媽是如何在有限資源中做到「富養」小孩呢?主要有以下4個訣竅:
訣竅1》不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
天下父母心,總是想著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但有些階段性育嬰用品,例如小孩的衣服、嬰兒床、推車等,以平均價格來看,要買齊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若是對品質有要求的父母,費用更是高昂。
精打細算的四寶媽,和身旁朋友建立了一個「二手物品交換系統」,先調查身邊親友是否有小孩、年齡大概幾歲。對方小孩年齡大一點的,她會主動詢問是否能幫忙留下還能夠穿的衣物;年齡小一點的,她會定期整理一些穿不下的衣物轉贈給別家小孩。如此既能互相省錢,也能夠避免浪費資源。
像嬰兒床、推車等昂貴的生活用品也是如此,按照上述的模式在親朋好友間流轉。四寶媽在她的書《終結零存款——上班族這樣存,不靠老闆照樣年年加薪》中提及,曾有一張嬰兒床前後共養大了5個嬰兒。
至於養小孩必備的玩具,四寶媽大力推荐樂高。樂高耐玩不易壞,又有多種玩法,可以4個小孩一起玩、也能自己一個人玩。四寶媽最大的孩子目前已經高一,到現在還會玩樂高,讓四寶媽不斷強調,「樂高是CP值最高的玩具,真的是很值得的投資。」
訣竅2》有些東西能省,有些東西則不能
四寶媽說,自己從懷孕到做完月子的花費大約15萬。懷孕前,政府規定要做的檢查她一個也沒缺漏,補助更是拿好拿滿。但需要自費、昂貴的檢查,不需要特別做的,她也不會額外花錢。
現在人流行去月子中心,最便宜的一晚上也要5,000元,30天下來就是15萬。四寶媽沒去月子中心,將錢省下來在家自己坐月子,錢用來買燕窩、月子餐等昂貴補品,這部分就是她認為不必節省的。
小孩出生後,階段性用品只要在顧及品質的情況下,能省則省;然而有些物品,例如奶瓶、尿布等,用二手的不衛生,且因為會直接接觸小孩的肌膚,絕對是省不得的。
四寶媽認為「不必省」的東西還有兩項。首先是出國旅遊,她認為帶孩子出門旅行是共創回憶,而回憶是無價的。她不會花大把時間比價機票和住宿,也不會特地選擇淡季出門旅遊。「淡季就是不適合旅行,那孩子去怎麼會好玩?」
其次,生完後自己帶小孩、省下保母費的四寶媽,孩子長大後送他們去安親班的費用,她認為是必要的開銷。「我沒什麼耐心,脾氣不好。與其因此打壞親子關係,還不如花錢送出去給別人教。」四寶媽笑著說,「在家教小孩這件事不適合我,我做了也不快樂。」
也許有些父母親會困惑,這樣聽下來,到底哪些該省、哪些不該省?有什麼判斷依據嗎?四寶媽的回答十分有智慧。她認為,「人應該要認識自己的特質,做自己開心的事。看個性來決定什麼是該花、什麼是不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