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育率逐年降低,在憂心未來可能的人口問題,諸如高齡化、少子化,勞動力短缺之時,也令人不禁想探究:為什麼年輕人不願生小孩?
日前臺灣小姐陳怡文於蘋果日報訪談中提到,自己未來就算想生小孩,也只會生一個。不少年輕人亦表示,即便住在天龍國、每月領著10萬元高薪,這群薪資比例占臺灣前10%的年輕人們依然擔憂自己「養不起孩子」。
《Smart》智富特別專訪了兒童理財達人「四寶媽」郭莉芳(以下簡稱四寶媽),在忙碌的記者生涯裡,她一邊跑新聞、一邊撫養4個小孩。原以為作為一名職業婦女,在工作、家庭兩頭燒的狀況下,必然是得用大量的金錢,換取永遠嫌不足的時間,然而,問到四寶媽「預計花多少錢將小孩養大」時,她說:「不含大學學費與生活成本,基本上約200萬。」
yes123求職網去年(107年)做過一份「上班族生養計畫調查」,提到在臺灣若要將小孩從出生養至20歲,平均要花580萬元。四寶媽的200萬,足足比580萬還少了近400萬元。
從跟四寶媽的訪談中,發現她既沒有精省到犧牲小孩的生活品質,也沒有「用時間換取金錢」,珍貴的親子時光諸如「與孩子共進早餐」、「唸睡前故事給孩子聽」、「定期帶孩子出國」⋯等等,一個都沒少。
究竟四寶媽是如何在有限資源中做到「富養」小孩呢?主要有以下4個訣竅:
訣竅1》不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
天下父母心,總是想著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但有些階段性育嬰用品,例如小孩的衣服、嬰兒床、推車等,以平均價格來看,要買齊仍是一筆不小的開銷。若是對品質有要求的父母,費用更是高昂。
精打細算的四寶媽,和身旁朋友建立了一個「二手物品交換系統」,先調查身邊親友是否有小孩、年齡大概幾歲。對方小孩年齡大一點的,她會主動詢問是否能幫忙留下還能夠穿的衣物;年齡小一點的,她會定期整理一些穿不下的衣物轉贈給別家小孩。如此既能互相省錢,也能夠避免浪費資源。
像嬰兒床、推車等昂貴的生活用品也是如此,按照上述的模式在親朋好友間流轉。四寶媽在她的書《終結零存款——上班族這樣存,不靠老闆照樣年年加薪》中提及,曾有一張嬰兒床前後共養大了5個嬰兒。
至於養小孩必備的玩具,四寶媽大力推荐樂高。樂高耐玩不易壞,又有多種玩法,可以4個小孩一起玩、也能自己一個人玩。四寶媽最大的孩子目前已經高一,到現在還會玩樂高,讓四寶媽不斷強調,「樂高是CP值最高的玩具,真的是很值得的投資。」
訣竅2》有些東西能省,有些東西則不能
四寶媽說,自己從懷孕到做完月子的花費大約15萬。懷孕前,政府規定要做的檢查她一個也沒缺漏,補助更是拿好拿滿。但需要自費、昂貴的檢查,不需要特別做的,她也不會額外花錢。
現在人流行去月子中心,最便宜的一晚上也要5,000元,30天下來就是15萬。四寶媽沒去月子中心,將錢省下來在家自己坐月子,錢用來買燕窩、月子餐等昂貴補品,這部分就是她認為不必節省的。
小孩出生後,階段性用品只要在顧及品質的情況下,能省則省;然而有些物品,例如奶瓶、尿布等,用二手的不衛生,且因為會直接接觸小孩的肌膚,絕對是省不得的。
四寶媽認為「不必省」的東西還有兩項。首先是出國旅遊,她認為帶孩子出門旅行是共創回憶,而回憶是無價的。她不會花大把時間比價機票和住宿,也不會特地選擇淡季出門旅遊。「淡季就是不適合旅行,那孩子去怎麼會好玩?」
其次,生完後自己帶小孩、省下保母費的四寶媽,孩子長大後送他們去安親班的費用,她認為是必要的開銷。「我沒什麼耐心,脾氣不好。與其因此打壞親子關係,還不如花錢送出去給別人教。」四寶媽笑著說,「在家教小孩這件事不適合我,我做了也不快樂。」
也許有些父母親會困惑,這樣聽下來,到底哪些該省、哪些不該省?有什麼判斷依據嗎?四寶媽的回答十分有智慧。她認為,「人應該要認識自己的特質,做自己開心的事。看個性來決定什麼是該花、什麼是不該花。」
{DS}
訣竅3》多了固定開銷,就想辦法找錢回來
提到送小孩去安親班,四寶媽忍不住分享自己的在兒童理財課上,必然會傳授的一招「理財」訣竅。
她說,決定讓小孩去安親班後,每月固定多了一筆1萬元的花費。然而,四寶媽是一個存錢習慣非常好的人,堅持每月儲蓄率一定要維持6成,「否則會沒有安全感。」每月開銷變多了,她就想盡各種辦法去找錢,例如多接點案子、努力開源,或是買進美元配息基金,利用基金每月配息的特性來負擔這每月1萬元的開銷。
對四寶媽而言,賺錢動力來自於花費。因為有了小孩這個甜蜜的負擔,責任感驅使她努力去賺更多。提及現在年輕人普遍不敢生小孩,大部分是覺得「錢賺不夠多、還沒準備好」,四寶媽說,「永遠沒有準備好這回事,而是有了孩子反而更有動力去賺錢。」
不過,四寶媽還是建議,「月薪如果能有8萬,會比較相對輕鬆一點點。」而在生小孩之前,除了每個人都應該準備的、能夠負擔3~6個月基本開銷的緊急預備金之外,若是能夠額外再準備10萬元,用作小孩出生後、可能有的各種突發狀況的花費,會是比較好的情況。
訣竅4》抓大放小:讓孩子幫忙,也培養孩子成長
同時是職場女強人、又是4個孩子母親的四寶媽,在角色轉換上遇到的最大困難便是「時間不夠、睡眠不足」。這時有效率的利用時間,就是最重要的課題。
四寶媽說,自己也是邊做邊學。一開始她發現,在每天早上叫女兒起床吃早餐、送她去上學的過程中,若是女兒醒來的那一瞬心情不好,就必須浪費許多時間和精力去哄她。於是四寶媽改變教養的方法,她會故意扮豬叫,逗女兒笑嘻嘻的起床,接下來不管是穿衣、吃飯還是綁頭髮都一切順利,不僅親子關係加溫,自己也能更有效率的利用每一天。
四寶媽在時間管理上還有一套獨門祕訣,就是「抓大放小」。首先讓孩子從小學習推弟妹的娃娃車,讓他們提早將「照顧弟妹」這件事內化。把老大教好後,她會告訴孩子,當父母不在的時候,凡事聽大哥的;大哥也不在的時候,就聽大姊的。透過分層管理的方式,不只減輕自己的負擔,讓每個小孩都得到良好照顧,也讓孩子學習承擔責任。四寶媽笑著說,他們一家出門,自己常常是「用眼睛帶小孩」,察覺最小的妹妹走遠了,只要提醒大孩子去牽小的回來就好。
最後,四寶媽也說,通常孩子的到來都十分突然,不見得所有人都能夠先存錢、好好的「計畫」什麼時候開始養孩子。她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最需要注意的有2點:
1.能夠負擔3~6個月基本開銷的緊急預備金:這在個人理財規畫中是極為重要的一部份,即使來不及存到應付孩子出生後突發狀況的10萬元,這個緊急預備金也絕對是不可或缺。讓自己發生狀況的時候,另一半和孩子的經濟狀況不至於陷入危機。
2.和身邊親友建立一個「育兒人力支援系統」:一個小生命的到來除了喜悅之外,也讓生活充滿許許多多的意外和挑戰,此時若能有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共同分擔,讓夫妻彼此的壓力減輕,有時也能因為「共患難」的關係讓整個大家庭的感情變更好。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