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有時會期待能有機會帶著生病的長輩外出,不僅讓長輩能夠換個環境,也可能讓照顧者有機會透透氣,不至於讓自己照顧心力耗竭。但是所有資料幾乎都是建議不要改變長輩的環境,也不要過夜,這樣間接的也把照顧者綁死在家中。
幾年前,有一位家屬來詢問:「失智症的爸爸能出國嗎?」因為這位阿公想去在日本的國小同學會。看了一下他過去的病歷後,我給他們一個大膽的建議:「可以試試看!」。同時提供給他要注意哪些問題,以及預防哪些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幾個月後,在診間遇到長輩的兒子,他說陪同著爸爸在日本、見到同學的這段時間,阿公即使不能說很多話,卻也感受到在當時父親滿足的表情。
最近又遇到這位父子,兒子再度表示,想要再去日本一趟,可能最後一次帶父親出國了,不知道可行嗎?這次的狀況比幾年前評估起來更加的嚴重了,但因為更加的嚴重,我反而覺得,反而他更加的安全,我就鼓勵他們再去一次。
回來幾天後,兒子便來診間分享他們在日本時的照片。因為過去阿公曾為日本製造飛機,所以這一次,阿公跟家屬,是被日本邀請參加這個紀念活動;在過程裡,他們像國賓一樣的被款待。
雖然阿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在兒子的臉上,我看到了他因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與有榮焉。
聽完了這位阿公這次出國的經歷,我激動得哽咽,真的如我給他的建議,阿公是可以出國的。另一方面,也為他的家人們感到興奮,即使阿公可能已經完全無法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晚輩也可能曾經在照顧上有不容易的經歷,但依舊可以讓家人以有這樣的父親為榮。
就這位阿公先後出國兩次的經驗後,我開始思考,過去我們認為病人不適合過夜,不適合改變環境,是完全正確的嗎?他們真的不能帶進帶出嗎?
如果我們認為失智症病人,無論在哪個嚴重程度,都呈現出同樣的症狀,這可能就會出現如前面所提的,不適合過夜,不適合改變環境。這個結論或許可以成立。
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在臨床的經驗中,長遠看來,失智症病患症狀的出現,是會因著疾病的病程,而呈現常態分配的線型(如圖)
在輕度(前端)與中重度(後端)時,他們的問題行為是相對少,也是比較容易被安撫處理的。他們可能比較少出現混亂行為,不配合的舉止,正因為如此,這個階段是比較可以外出或是出國的時機。
而在中間時期因為症狀較多,不是很容易配合家人的要求,照顧不易,所以不建議帶外出。
而針對阿公,是處於重度階段時的表現,只是安靜地坐著,不會吵,也不會鬧,晚上也睡得很安穩,在幾次的晤談中,都沒聽過兒子在描述父親的混亂,所以才讓我得以大膽的告訴他說:「可以試試看!」
家人有時會期待能有機會帶著生病的長輩外出,不僅讓長輩能夠換個環境,也可能讓照顧者有機會透透氣,不至於讓自己照顧心力耗竭。但是所有資料幾乎都是建議不要改變長輩的環境,也不要過夜,這樣間接的也把照顧者綁死在家中。
在臨床上的觀察,並非所有人都必須如此,如果能夠觀察下列幾個病患的情形,或許可以幫助照顧者,有機會帶著長輩外出:
1.病人出現混亂的頻率,一個月幾次?一週幾次,還是每天都會混亂?
一般失智症(阿茲海默氏症)病患長期觀察之下,這些症狀將會越來越少出現。當出現的混亂的頻率越少,越可能帶他外出。
2.混亂的情形很容易被安撫嗎?還是只能等到他混亂累了,才能平復。
倘若他很容易被安撫,或許外出也是一個可能的選項。
3.晚上容易入睡嗎?有沒有可能一覺到天亮?還是經常半夜起床,起來又需要耗費許多時間以及家人的安撫?
過夜是一個比較讓家人擔心的問題,如果剛開始不敢嘗試,可以先從短時間像在白天外出一個小時開始試試看,倘若成功,再把時間延長,甚至到過夜。
4.帶他外出的人,是否是家中比較容易安撫病患的家屬?
並非所有家人都知道箇中技巧,所以若有真正瞭解如何安撫病患的家人在旁照顧是非常需要的。
5.外出的環境是否對於失智症患者是友善的?
能否對於他們的不恰當行為是可以包容的?對失智症的認知並非每一個地方都熟悉,有些會以歧視的眼光對待他們,所以還需要慎選外出地點。
如果可以注意到這幾個問題,相信你也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溫馨的小叮嚀:
1.並非所有失智症的病患都不能外出和過夜。
2.詳細的觀察病患症狀出現的頻率,有助於評估外出的可能。
3.由熟悉病患的照顧者帶外出才比較容易知道安撫的眉角。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失智長輩無法接受改變?心理師提醒你,把握五個重點,帶失智症長輩出國不是不可能
專欄簡介_愛長照
愛長照提供最實用的長照資源補助、養生保健、疾病知識、心情支持等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有「銀髮照顧」的相關疑問,歡迎來「愛長照」了解更多!
網站:http://www.ilong-termcare.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8525carehelper/?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