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產品設計者的終身課題
談到需求,相信沒有哪個領域能比經濟學研究得更透徹了。要知道,早在「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出現的多年以前,無數智慧的經濟學者就已經幫我們思考過關於需求的諸多問題了。
著名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Paul A. Samuelson)說,只要學會說「供給與需求」,甚至連一隻鸚鵡都可以成為一個經濟學家。這句話生動體現了「供給與需求」在整個經濟學中占據的重要地位。
現在我們要討論產品的用戶需求,依據第一原理,當然也需要回歸原點思考,跟著經濟學前輩們的足跡,去看看那些藏在社會群體背後的需求規律。
先來看幾個問題:
◎為什麼遊戲產品中,剛開始設計的關卡玩法都會比較少?
◎為什麼滴滴產品名稱要從最開始的「滴滴打車」調整為「滴滴出行」?
◎為什麼一些讓人覺得「新奇又好玩」的產品總是曇花一現,生命力並不長久?
◎為什麼騰訊推出的一些產品可以「長盛不衰」,擁有相對長的生命力,真的是騰訊的資源優勢更強大嗎?
這幾個問題,有的和產品戰略相關,有的和具體的產品設計相關,但追根究柢,它們都和「對需求的理解」密切相關。要準確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得從認識需求開始。
總體而言,經濟學是這樣概括人性需求的,認為需求有2個重要特點:
1.你也要的東西,別人也想要。
2.人的需求在不斷地變化,不斷地升級。
怎麼理解這2個特點呢?我們一個一個解決。
先看第1點。可能有人會說,不對呀,我和其他人的喜好不可能完全相同,我想要的東西別人不一定想要;或者,對比沙漠行者和湖邊漁民,不同人在不同處境之下,想要的東西也不同。
所以這裡尤其需要注意區分需求的個體和群體屬性。對個體而言,甲之蜜糖可能是乙之砒霜,這個說法沒錯;可對群體來說,人們雖然在細節上各有偏好,但如果所有人來一次集體投票,那麼對「什麼東西是更好的」認知卻是相似的。如果拋棄價格因素,比較兩個滿足同一需求的產品,人們得出的結論多半是相同的。
所以需求的第1個特點,著重描述了人類需求發展的方向,總體上是往大家共識的一個「更好」方向上發展的。所以,這也必然引出了需求的第2個特點:因為你想要的東西,別人也想要,那麼人性欲望本身就決定了人們的需求會不斷變化升級。也正是這種原動力驅使著人類不斷為更好的生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