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軍公教,一般上班族也該看!兩檔比政府可靠的ETF,就算18%歸零,照樣賺到12%

「效率理財與生活」
效率理財王,大學保險系畢業,但沒當過一天保險業務員。喜歡旅行、閱讀、關懷流浪狗。
部落格2011年成立,累積200多篇理財文章。三大主題:應備存款、指數化投資、純保險。針對上班族一生會遇到的理財問題:存退休金、醫療費、買房、買車、旅遊等,推廣「投入最少的時間、金錢」,達成「最有效率」的投資成果及保險保障。
節省下來的時間與金錢,留給更重要的家人及自己。截至2018年止,與太太共同旅遊10個國家,包括21個城市,最遠的是冰島。

官方網站:http://selfinsurance1911financenote.blogspot.com/
臉書:效率理財王

說明二:提領資本利得與總報酬

資本投資的獲利有兩個來源:現金收益,資本利得。兩者合計,稱為「總報酬」。

現金收益,是額外拿到的現金收入,比如定存的利息,股票的股息,債券的債息,房子的租金。

我們投入資本(資金),買進資產(房屋或指數化投資股票),假如資產有增值或漲價,就稱之為資本利得,也就是「價差」。

長期投資者,往往只看現金收益,不看資本利得。相反的,短期投機者,則是只看資本利得,不看現金收益。這都不是完整的報酬觀念。

常見的錯誤投資觀念是:認為投資只能提領「利息」,這並不正確。事實上,某些種類的資產,也可以提領「資本利得」。

比如,投入100萬買間小套房出租,一年後,收取3萬元租金;此外,房價增值成103萬,「總報酬」就是6萬元(房租3萬+增值3萬)。

然而,房子增值的3萬元,無法部分提領。我們不可能只賣掉浴室,或者賣掉門口玄關,但保留剩下的坪數。

指數化投資就不同了。投入本金100萬,一年後配息3萬元,資產增值成103萬,總報酬是6萬元(配息3萬+增值3萬)。我們可以把增值的3萬元賣掉,變成現金入口袋。

因為,指數化投資,是持有股票的「股數」,所以可以依照需要的金額,變賣等值的股數,換成現金。比如,一股90元,需要3萬元,那就是賣出334股(30,000/90=333.3,取整數到334)。

只要本金維持不變,每年配息+增值的總報酬,都可以提領出來使用。比如,本利和106萬,就提領總報酬6萬,保持100萬本金。這100萬,明年再增值6%,你又可以再提領6萬,如此一來,有每年「領不完」的6萬退休金,請見下圖:

說明三:為什麼滾存7年?

為什麼要複利滾存7年呢?理由在於兩個時間點:
(1)民國110年的1月起,優存歸零。
(2)民國118年的1月止,所得替代率逐年調降最後一次。

假設民國110年優存歸零之後,月退休金暫時還足夠支應生活開銷,就先把每年的報酬滾入再投資,把本金放大。比如上述舉例的,將100萬優存本金,於10個月分批投入,等於將近一年時間。接著再過7年,就是118年了。

由於118年起,所得替代率調降最後一次,退休金已降到最低,這時就可以不再滾存,開始提領報酬,以補貼減少的退休金。

反之,假如110年優存歸零之後,月退休金已明顯不足支應生活開銷,那就直接提領,採用單利,不必滾存。

取得6%年化報酬的工具

投資全球股市的VT,自成立到2017年底為止,9個完整年度的年化總報酬率是12%。

超過一年的總報酬,意思是:資本利得(價差)+現金收益(配息)+現金收益滾入再投資。

投資台灣股市的台灣50(0050),成立以來到2017年底為止,14年半的年化總報酬率是9.01%。

要注意的是: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並不保證未來一定也都會如此。

以上文章及表格舉例的,都是用年化報酬6%計算。用比較差的情況(6%)去評估,如果結果都還滿意,那麼,假如出現比較好的情況(比如6~9%之間或6~12%之間),就更不需擔心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