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女病殘
鄭媽媽的獨子是旅行社業務,經常要騎車外出幫客戶收件、跑件,前年底的業務旺季時,小鄭搶黃燈與轎車擦撞,頸部粉碎性骨折,醫生宣布終身癱瘓。根據調查,後天性的殘障主要發生在青壯年階段,正是人生責任的高峰期。
人身四大風險:死病殘老,最可怕的是重殘,小鄭不但無法再奉養父母,鄭媽媽還要賣房子、請看護,才有辦法照料小鄭的後半生。如果你現在正靠子女奉養,就要預防子女的病殘風險,意外一旦發生,不只子女的人生受創,自己的老後人生也會受影響。
五、自己病殘
前金管會主委丁克華曾在上任記者會中說,國人平均餘命與北歐先進國家差不多,但是北歐老人從臥病到臨終,大概只有14天需要被照護,而台灣老人被照護的時間卻長達10年。
要養三代的子女,頂多扛得起父母的基本開銷,但是當父母進入需要長期照護的病殘狀態時,開銷負擔會更沉重。如果父母本身沒有預作一些準備,把擔子全部交給子女、或是交給政府,都是難以承受的重。
六、子女早逝
近兩年,我參加了兩場告別式,都是英年早逝,白髮人送黑髮人,最令人鼻酸。有一句俗話很殘酷、但是也很警世:「棺材,不是只有裝老人」,就算子女有孝心、有能力,只靠子女養老,還是要有世事無常的風險意識。
退休養老,是人生必須面對的最後一道、也是最重要的課題,我曾做過相當多的撰述報導,有一次在採訪台大金融系教授邱顯比、同時也是前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時,他卻笑說:「最好的退休計畫,就是不要退休」。
我相信很多人聽了會很不以為然,但是我們想一想,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是「鞠躬盡瘁」,活到老、做到老,反而是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會在還有工作能力時,就熱切地想要退休,但是「儲糧」卻還不夠撐到終老,以致於仍要倚靠外力。
我過去也經常撰寫關於子女教育的議題,不免會思索,當我們教養子女時,會期待子女人格獨立、思想獨立、經濟獨立。
但是我們若把養老擔子全交給子女扛,是否也意味著自己並沒有做到我們期待子女做到的「經濟獨立」?
農業社會生養眾多,父母耗盡力氣才能拉拔子女長大,把養老擔子交給子女,情有可原。
但是進入少子年代,若還想期待子女養老,就要先想一想上述六種「想不到」的風險,最好是趁著還有體力與工作能力時,多攢一些養老金,才是正解。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朱國鳳專欄】靠子女養老有六大風險:低薪、裁員、意外……少子化時代,最好的計畫,就是不要退休
專欄簡介_愛長照

愛長照提供最實用的長照資源補助、養生保健、疾病知識、心情支持等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有「銀髮照顧」的相關疑問,歡迎來「愛長照」了解更多!
網站:http://www.ilong-termcare.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8525carehelper/?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