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策1:搶物資,不如搶受惠標的
2月23日中午,退休族老張瀏覽網路新聞,注意到中央通訊社的一則標題:「衛生紙3月中起漲價,買一串多花一個便當錢」。新聞內容還提到,「這是近10年來的首次調漲」。
老張快手快腳地選了一檔紙類股,在收盤前敲進10張。第二天就是周末假期,也有看到新聞的老伴,催著老張要去大賣場搶衛生紙。老張氣定神閒地回答:「甭忙了,老人家最忌一窩蜂,不小心摔倒了,很容易骨折;擠得太激烈了,又容易犯心臟病。」
2月26日周一,老張在台股收盤前,將那10張紙類股賣出,兩個交易日賺到快三萬元。老張跟老伴說:「我靠這一波哄搶衛生紙賺到的錢,肯定抵得過你囤積衛生紙省下來的錢啦!」
老張是我在媒體採訪時認識的一位民間投資高手,退休後仍然天天關注股市。「衛生紙之亂」鬧到上了國際媒體時,我跟老張聊天,才知道當別人忙著搶衛生紙時,他卻去搶股票。
老張說,國際原油價格從每桶不到30美元,漲到70美元的趨勢下,原物料當然會被帶動。他早就注意到,衛生紙的原料:短纖紙漿價格,從2016年的低點484美元/噸,到今年過年後已經漲了快6成,「廠商喊漲,只是遲早的事情。」
「而且原料漲幅這麼大,公平會只能禁止聯合漲價,不能禁止個別漲價。」老張接著解釋,「衛生紙是天天都要用的民生消耗品,新聞出來時,我就預料一定會掀起囤積風,2月分的營收也一定會暴增。」
只是囤積風也會讓未來半年到一年的需求量大幅萎縮,因此老張採取短線操作。老張給我的啟示是,老後對抗通膨,用投資知識會比用搶購行動來得安全。
雖然未來碰到各種物資的上漲,不能用同一套操作模式,但是平常就「囤積」一些理財知識,可能會比囤積各種物資的效益來得大。
(資料來源:嘉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