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次的阿格力,臺灣大學生物科技所博士,在忙碌的科學研究之餘,憑藉日常消費找出優質企業,堅信「選股要去商店街、而非華爾街」。過去曾是投資績效慘不忍睹的小散戶,直到遇上「生活投資學」才開啟逆轉勝。2013年中,開始在個人部落格推廣生活投資選股法,期望每個散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手私藏股。著有《我的購物車選股法,年賺30%》。在商周財富網另有《學校沒教的理財必修課》專欄。
生活投資&投資生活部落格、臉書粉絲專頁
相反的,有些高手光靠技術分析與當沖就可以賺到好幾桶金,這說明了投資工具沒有絕對的好壞,影響投資勝敗的關鍵在於「舒適圈」,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會安心,一旦感到安心就不會心浮氣躁,投資才有機會成功。
生活投資學,是每個散戶都具備的選股舒適圈
那要怎麼找屬於自己的選股舒適圈?阿格力一直提倡的「生活投資學」,就是適合多數人的選股方式。生活投資學就是從日常生活的消費支出,思考潛在投資標的,哪家企業賺走你的錢,你就從股票市場賺回來。
我認為這種方式有三大好處:
1.眼見為憑,不容易被財經新聞影響判斷
2.心安理得,了解企業營運模式,清楚其市場優勢,所以買了不會緊張
3.主場優勢,每個人生活經驗不同,能找到屬於自己主場優勢的企業
舉例來說,近幾年在7-Eleven與Costco大量鋪貨的卜蜂(1215),五年來的投報率566%,如果你是這兩家通路的常客,逛街時其實就是選股的好時機。甚至平常連洗澡煮飯時都能發現投資標的,像是經營台北地區天然氣業務的大台北(9908)跟供應新板地區天然氣的新海(9926),五年來的投資報酬率都高達40%以上。
這幾個例子,再再說明選股不難,只是投資人忽略最熟悉的生活經驗,捨近求遠下當然會覺得選股過程困難重重。
掌握「舒適圈」核心概念,投資勝算加倍
如果讀者還在為投資方式苦惱,千萬要切記「舒適圈」的概念。選擇你熟悉的企業跟產業,使用適合自身個性的投資方式(主動或被動投資),在投資路上就能增加不少勝算。最後記得「生活投資學」,這絕對是屬於多數人的選股舒適圈。
引用資料
1.《我的購物車選股法,年賺30%》
2. Gogo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