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轉型熬出甜美成果

生產布商標台南小廠,竟能為Nike、Adidas作萬元限量鞋!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長達六年,林右剛不斷研發新款提花布,即便在最低潮的金融海嘯谷底,他也不想縮手。當時,商標訂單量大減,他一直記得一個場景:一眼望去,工廠生產線全數停擺,不知道明天在哪。

但林右剛不願意屈就於現實。「與其解釋半天,不如直接做一雙給他們看!」

他拆開自己的耐基球鞋,將鞋面與鞋底分離,再模擬耐基的長青鞋款Dunk High Pro,織出一模一樣的鞋面布──包括鞋身的兩種圖案變化、縫線、鞋舌到品牌logo,全數一體成型,摸上去沒有接縫,視覺上卻有凹凸的立體效果,光反覆打樣就超過兩個月。

他帶著這隻樣鞋、幾本目錄飛到美國,透過其他供應商牽線,一同進入耐基總部做材料介紹。先以「商標供應商」的身分開場,再拿出樣鞋,馬上令耐基的人員驚豔,終於成功突破。

一體成型的鞋面布,可省下裁切、車工、貼合等多達十五項工序,節省人力成本。例如耐基近年熱銷的Flyknit針織鞋,就是由針織服飾廠申洲國際負責生產。這間香港上市公司有超過四萬名員工,去年營收約新台幣二百八十五億元,是仁美的百倍規模。

然而,仁美卻用提花布找到市場破口。與主打「一體成型」的針織鞋面比較,提花價格較高,但由於原料紗線更細、組織更密,能在小範圍內織出宛如印刷般的擬真圖案,例如阿迪達斯曾推出的《星際大戰》紀念鞋,就由仁美直接將整幅電影劇照織成鞋面。

二○一四年起,全球陸續爆發鞋廠罷工事件,各品牌亟需簡化製程,讓仁美湧入大量訂單,目前鞋面布已占總體營收六成,相較於專做商標的時期,淨利率更增加十個百分點。

但林右剛也坦承,提花布由於材質特殊,從商標轉向鞋面時,提花較不耐磨、缺乏彈性的缺點也會被放大,「我們大概花了五年,才真正克服這些問題。」

舉例來說,耐磨是鞋面的基本要求,因此所有鞋面樣品,都必須送到品牌總部的耐磨機,進行六十到一百二十次不等的耐磨測試。只要交織成提花布的經紗、緯紗各斷裂一根,就算破損。破損樣品送回仁美後,研發部門就必須在「不更動外觀」的前提下,追溯到設計最前端,尋找更堅韌的紗線,或修改提花布的織造程序、增加防脫紗處理等,以增強耐磨度。

「我們廠商每月至少會被林董找去開一次會,反覆測試,等於被迫和仁美一起成長,」配合超過三十年的紗線廠老董說。不斷檢討與改善,也間接讓他們的紗線領先業界,如今已可以只接大品牌訂單了。

「研發過程真的是很痛苦,因為開發一款全新面料,可能要半年到一年,做完也不保證有訂單,」林右剛坦承。直到二○一四年,一片式鞋面布廣受各大品牌採用,營業額才爆衝翻倍。

如今,仁美甚至可以反過頭向品牌提案新設計,如耐基曾推出一款特殊配色的Dunk High Pro,黑色底布上有彩虹色的提花圖案,其原始構想,就是林右剛善用紗線庫存,將多色紗線捻在一起混織的創作成果。

「紡織產業大量外移,現在還能夠根留台灣的,都已經是箇中高手,而且全部都在轉型,只是每一家的路徑不同,」流行時尚產業聯盟理事長、台南和明紡織副總經理李桂林分析,有些大廠結合科技,而仁美選擇的路,是持續深耕其研發優勢。

長年合作的工具機代理商總經理也透露,去年台灣曾有另一間商標大廠想仿效仁美,也打算購買大提花機,「但考慮之後,他們還是決定放棄,因為技術面來不及,仁美已經領先十幾年了。」

而在海外,目前有穩定生產提花鞋面的大廠,則有名列美國《財星》雜誌五百強企業的艾利丹尼森(Avery Dennison)與另一家韓國企業。

三十五年信念》不能停在原地!
商標開始「印」在衣服上……
父子趁早布局,讓他們再次閃過風暴

十二年轉型路,讓仁美成功由一塊錢一張的商標,打入上萬元限量鞋市場。而當其不斷前行時,其實也有另一場風暴正在衝擊其原有的商標生意:隨著衣物強調輕薄的趨勢發生,廠商索性用熱轉印,把商標「印」在衣服上,簡單說:商標需求開始下降了。

仁美的趁早布局,讓其又再躲過一次風暴,甚至迎向高峰。然而,兩父子仍充滿危機意識,直到採訪結束,還沿路一一細數著運動鞋面由皮革、人造皮、網布變成針織的流行史。

「變化速度太快了,你永遠不知道消費者會往哪裡走,所以一定要趁有餘裕時,提早準備,」林中舜強調,「做我們這一行,絕對不能『停在原地』!」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