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險保費貴又難理賠?這是錯觀念!專家教你4個挑選重點,為失智失能做好保障

現任《聯合理財網》及《Yahoo奇摩》專欄作家與自由媒體工作者,擔任多家財經與醫療保健雜誌、手機APP新聞台的特約撰述,並從事相關文章與書籍的寫作。著有《聰明使用信用卡》、《理財專員不告訴你的40件事》、《好險,你一定要知道的保險知識》以及《聰明買對健康險》共13本書。

臉書粉絲專頁: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

2、沒有「工作能力」的限制

這是因為有關「工作能力」的認定,主要是由保險公司來做,而非幫被保險人撰寫診斷證明書的主治醫師。而且這裡面的「工作」,也完全與平常一般大眾所認知的不同。此一「沒有『工作能力』的限制」,也比較能減少理賠上的紛爭與困難度。

長照險的「缺點」

雖然許多保險業務員,認為長照險最大的問題在於「定義模糊」與「很難理賠得到」。但個人認為,不是只有長照險,類長照保單其實也有相同的問題(這部分將在日後介紹另兩種保單時,再詳細說明)。

至於「很難理賠得到」這個問題,個人卻並不認同。因為,保險的功用就是「用最小的成本(保費),換取『較大』風險發生時的一定保障」,而不是「讓理賠門檻低到『人人有獎』」。所以整體來說,長照險與類長照險相比的缺點,只有以下這2點:

1、需要定期提供「長照狀態」診斷證明書:

雖然為了減輕保險受益人的負擔,金管會在2015年7月1日後實施的示範條款,已經將原本「定期提供診斷證明書(例如按月領取,則須每月提供)」,更改為「『每年第一次』申請長期照顧分期保險金時,才需要提供相關證明」。

但是,在此之前所銷售的長照險,保戶還是必須定期提供相關證明。這對已經達到失能或失智狀態,還要定期且勞師動眾地去醫院「換取」診斷證明書的被保險人來說,才是最大的折磨與痛苦。

更何況,雖然多數保單在開具診斷證明書的資格上,只有寫「專科醫師」,但有的保險公司則要求必須由「神經科或主要科別的專科醫師」開具才行,定義明顯更為嚴苛。

且如果保險公司認為有疑慮,還可以派員或轉請其他醫院的專科醫師,審查被保險人的狀態,並得對被保險人的身體進行體檢。必要時,還可以經過被保險人的同意,調閱被保險人的就醫相關資料(當然,費用是由保險公司負擔)。

2、保費昂貴

除了「有給付期數限制(例如:最長給付3年、10年或15年)」的保單外,其餘保費都相當貴,且年紀越高,保費漲幅越大。

由於目前長照險都是終身型險種,再加上有壽險保障(身故、全殘保險金)或保費返還的設計(總繳保費再乘以1.05或1.06倍),使得年繳保費很難便宜。

同樣以30歲男性、繳費20年、未來發生長照狀態月領2萬元為例,有最高給付期間(最長給付15年)的保單,年繳保費將近2萬元,另一張沒有最高給付期間的保單,年繳保費則要近4萬元。

長照險的「挑選重點」

正由於不同保障內容的保單,同一性別、年齡的年繳保費差距甚多,因此建議保戶在比較長照險時,最好先以「日後月領一定金額」為試算標準。保戶千萬別只進行「同一性別年齡每萬元保額的年繳保費」比較,這是時下許多保險業者以及媒體的錯誤方式,值得保戶再三留意。

最正確的做法,就是以「同一狀況(例如腦中風後符合失能狀態)下,每月獲得同一金額(例如2萬元)的年繳保費」相比。如此一來,保戶才能夠精準計算投保金額,以及這樣的保費支出,是否是個人能夠承擔得了?

接著,再按照以下重點進行挑選: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