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5塊、擦桌子1塊...孩子做家事,該不該給零用金當獎勵?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親子理財教育大哉問,道出許多爸媽心中的大疑問。孩子從小開始,是模仿學習最快速的階段,因此理財教育更要向下扎根,從小刺激孩子想探索、想了解「金錢」。

陳靜宜表示,例如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實地演練」,帶孩子一起去採買文具或零食,觀察同一個品牌的物品在超商、市場價格其實不一樣,自然而然中,孩子就會體認「比價」的意涵,甚至可將比價後省下的錢,當成孩子的零用金。

孩子上學後,樣樣都會跟同學比較,零用錢也不例外,這時候爸媽該怎麼辦?陳靜宜建議,父母不需要避諱和小孩討論家裡的經濟狀況,自己也要以身作則,不做超過家庭經濟能力範圍的消費,根據預算來支配金錢,自然而然,孩子就會理解為什麼他的零用錢跟同學不同了。

陳靜宜特別分享了一句Benjamin Franklin的名言,一語道出親子理財教育的「眉角」,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將理財教育融入孩子的生活教育,效果更棒!

“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

親子理財教育四大地雷

親子理財教育貴在可融入日常生活,日積月累地和孩子一起建立金錢價值觀,甚至互相勉勵建立良好的理財行為。為避免功虧一簣,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也整理出親子理財教育的四大地雷,讓父母少走冤枉路~

一、父母說一套、做一套

父母對孩子諄諄教誨,例如要理性消費,分清「想要」和「需要」,但自己花錢時卻毫不手軟,如何讓孩子信服?

二、隨意打破規矩

親子互動難免有「破例」的時候,但一定要將「理由」說清楚,例如為什麼今天可以打破原則花好幾倍的價格買Hello Kitty的文具,父母和孩子都要充分溝通背後的原因。

三、淪為ATM父母

錢不能解決所有事情,如果每次孩子只要開口要錢都能成功,爸媽變成沒有提款上限的提款卡,所有理財原則就功虧一簣了。

四、情緒失控

「怎麼這麼浪費!」「吃米不知米價」,父母經常忍不住叨念孩子,其實孩子的每個理財行為,都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最好機會,討論才能了解問題、解決問題!

本文獲「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授權轉載,原文:新年新氣象 和孩子一起擬定零用金計畫!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