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他研發出雙葉扇,內側風速度慢,送出的空氣變少,但搭配外側引進的快風,兩者碰撞不僅消除了漩渦成分,還讓吹拂面積增加四倍。為降低風速,他破天荒使用直流電機,結果耗電量只有傳統的一半。至於噪音問題,他借鑒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流體動力學曲線數據,讓風扇轉動幾乎靜音。
「我們是要創造市場」
領風潮,小米也山寨它
經由兩千張圖,Green Fan電扇誕生了,高成本製作,一台定價三萬六千日圓。他形容:「這是一場賭注。」事實證明,他賭對了,產品一推出就賣到缺貨,一年熱銷一萬二千台,也吸引夏普等廠商跟進設計出直流電扇。
為什麼敢推高價位商品?「一台三萬元的風扇很貴,我自己不會買;但如果是能夠享受到舒服的自然風,三萬塊就太便宜了。」他說,相較於其他公司分析市場需求,他選擇從自己的使用經驗出發。「我們不是要迎合市場,而是要創造一個市場。」
例如他發現以往空氣清淨機,只能吸附周邊懸浮物質,於是設計出雙風扇,能驅動室內的空氣流動,擴大吸附效果。又如,喜歡吃麵包的他,認為大多數的烤麵包機品質不穩,烤出的麵包不是過硬就是太軟,所以他縮小機型,防止熱量流失,同時間在頂部開設加水孔,運用水氣和熱氣,讓麵包能被烤得外酥內軟。
他說,自己是在賣一種生活的體驗。
難道不怕市場無法接受他的創意?「做不好就收掉公司,當時這麼想,直到現在也還是如此。」曾經陷入谷底,反而讓他能更無所畏懼。
寺尾玄的獨特想法,來自特殊的人生經歷。
寺尾玄高中輟學後,曾獨自到歐洲徒步旅行,之後組搖滾樂團,雖然曾拿到唱片合約,但九年過去,星夢始終沒成功。流著藝術家血液的他,轉而到工廠拜師學藝,他從設計、製造、行銷到物流配送等流程學起,一步步走向創業之路。
這讓他的產品與眾不同。他說,創新是從不滿意開始的,「一定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同當歌手時不斷修改作品,現在的他,把家電當成藝術品對待,一次次嘗試新可能。「我一直沒有放棄藝術,只是把吉他換成了螺絲起子!」位子旁的那把吉他,成為工作時的心靈寄託。
現在,百慕達只要推出新品,一年後市場就有類似仿效產品。今年中,小米發表一款空氣清淨機,外觀和功能都與百慕達如出一轍,讓它一時在中國聲名大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