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上班也要6點起床!御姊愛:2年不上班多賺3倍薪的秘密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御姊愛
照片提供:御姊愛 MissAnita
圖片放大

從職場上班族「引退」當個全職作家後,常遇到旁人對我說,「好羨慕妳喔,可以當SOHO族,不用天天早起出門工作...」

「其實,我還是天天六七點起床欸...」我總是客氣地回應。事實上,這兩年當SOHO族的日子我甚至比以前當上班族更早起,為的就是怕自己一旦怠惰,生活就不受控地「唰」一聲徹底萎垂下來。

「可是至少妳不用天天看老闆臉色,為了幾萬塊薪水,連尊嚴都可以被人踩在腳下」朋友說。

「嗯...這倒是...」不可否認,SOHO族不用面對惱人的主管或失控的老闆天天在旁邊嘮叨確實是一項利多,「不過,至少你不用煩惱薪水,我可是天天都焦慮下個月的錢從哪裡來呢!」我老實說出自己的煩惱。

人生總是這樣的,有一好沒兩好,有這樣的自由,就必然會有相對而來的另一種緊繃。

回想幾年前,因為平常奴性慣了,一直被大企業養得好好的,在決定當SOHO族的那段期間,我特別惶恐。當時翻了作家米果的著作《13年不上班也沒餓死的秘密》,覺得非常受用,但米果的做法特別克勤克儉,我其實也不大有信心自己能做到。

結果出第一本書的時候,好死不死遇上出版業大衰退,儘管上了各書店的暢銷榜,版稅卻依舊少得可憐,「怎麼辦,這樣下去會餓死的...可是我又不想回辦公室上班!」某天我對另一位曾開過「一人工作室」的行銷業前輩哀嚎。

「如果真的要當SOHO族,妳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態度,如果只是等著人家餵(案子),必死無疑。」前輩露出了高深莫測的表情。

「可是,我沒有認識什麼案主或客戶,只能等人家來邀稿或是上網看看有沒有人徵求文案或寫手...」我說。

「我跟你講兩件事:一、市場上光有『供給』卻沒有『需求』是沒用的,就如賈伯斯所言,在市面上還沒端出新產品的時候,人們哪知道自己會想要這樣東西?所以『需求』其實是你自己要創造的,」前輩接著說,「二、跟別人都做一樣的產品,利潤絕對不多,甚至最後只會流於削價競爭,唯有建立『個人品牌』,才是無法被輕易秤斤論兩的解方。

根據這位「專業版SOHO族」前輩的說法,要成為一個不餓死的接案者並不是太難,但要成為一個「收入頗豐」的SOHO族,以下幾點則是必備要件,跟各位分享。

一、掌握多種技能的SOHO族最吃香:主動出擊,學習提案

這一點其實對許多想當SOHO族的人來說是很困難的,老實說,其實「成為SOHO就是一種創業」,然而我們普遍會發現,自稱「SOHO族」與自稱「創業者」的人,在接案態度與個性卻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

自稱「SOHO族」的人普遍較喜歡自在的生活步驟,往往覺得一個人工作更加自在,或許也可以與人共事,但能不要太密切的互動更好,有案子就接,沒案子的時候日子過得簡簡單單也行,許多設計師、藝術工作者、文案編輯、軟體工程師甚至投資人才常常選擇變成接案SOHO族。反之自稱「創業者」的人,個性往往比較積極,對金錢與業績的慾望更強,不排斥接觸各種新業務、新嘗試甚至與人互動應酬這類的事。

「SOHO族必須化被動為主動,如果案主要你寫文案,你可以試著提多種不同風格的作品給他參考,讓他知道『你還能做其他的』『你還能接更多』」,前輩說,「只有一種能力的SOHO族是危險的,能匯聚多種才能於一身,例如既能寫文案又能翻譯,或會寫程式又有視覺設計基礎,便能將業務從一項變成多項,或拉高單一案件的報酬產值。」

二、「個人品牌」是核心價值:不要害怕讓人知道你會做什麼

許多當SOHO族的人個性是低調的,於是默默地接案,默默地交案,過著與世無爭不出風頭的日子。然而低調的個性雖然在個人修為上是一種美德,在現實的商場上卻未必如此。

試想,為什麼同樣一個案子,知名設計師可以喊價50萬,默默無聞的設計師只能喊5萬?其中的差異或許不見得是才華或能力上的實質差距,「品牌價值」很可能才是價差的主要原因,同理,代工廠與全球品牌的差異也是如此。

品牌的建立無法一蹴可幾,可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行銷」,卻是每個人隨手都可以開始進行的事,還在貼生活小瑣事在臉書嗎?不妨改個路線,貼貼自己的工作成果與心得。

你可能會發現,許多成功的商業人士,往往把臉書當作第一線自我行銷的工具使用,「事業新動態」、「又得了什麼獎項與肯定」、「跟哪個知名企業或名人合作」...看似隨手分享,但其實背後都一點一滴建立個人形象,畢竟當個SOHO族,你的朋友、臉友很可能就是你最潛在的客戶。

三、SOHO族的信用彌足珍貴:自律性高只是最基本的要求

「信用」這件事當然對任何人或公司都相當重要,然而對公司裡的員工來說,下屬出了事,還有主管或老闆可能會扛,有時客戶即使不看你的面子,也可能因為需要你們公司的龐大資源而網開一面。然而對SOHO族來說,你就是自己最大的資產,一旦出過紕漏.......抱歉,掰掰。

很多人嚮往SOHO族的生活作息自由,好像可以愛多晚起床就多晚起床,高興不出門就不出門,其實也是一種誤解,作家村上春樹在自傳裡就寫到,自己凌晨就起床運動、寫作、飲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SOHO族的工作生態因為沒有他人(主管)的監督,反而更要求自律的生活。唯有規律的生活,才能夠維持恆久穩定的產出。

剛開始當專職SOHO族的收入曲線通常是「先高後低」,最初一定是有案子源源不斷,你才可能萌生想當專職接案者的念頭,然而約莫半年後,就會到低谷期,少了原本公司衍生的人脈或資源,或原本的案主突然來案變少,此時能不能自拓業務往上衝高維持穩定就顯得很關鍵。

以我自己為例,當作家接案餬口飯吃的日子大約維持了整整一年,當時一整年的收入只有我在當上班族的一半不到,每天都躲在家裡煮白煮麵配水煮蛋,出門可以走路下山便捨不得搭公車,為了省30元車資,我願意走50分鐘上下山買東西。

在心灰意冷之際,我跟一位專門輔導新創公司的好友聊起這事,她只對我說了一句話,「一個新公司(或新事業)在成立的前三年,一定會遇到死亡幽谷,跨得過去就會活。妳,不到活不下去絕不准放棄,繼續拼下去!」於是,除了寫作,我也開始試著拍影片、寫企劃案、寫標案、跟案主提案、為品牌做媒體行銷建議或顧問並且寫更多的專欄,隨著個人品牌識別度提高後,也開始上通告、出席活動甚至寫劇本。逐漸地,每種「產品」都為我帶來一些收入,在當SOHO一年半後,月收入追回上班族薪水水平,到了第二年已經超過兩三倍以上。(並且才赫然發現,其實SOHO族只是工作時間比較彈性,工時絕對沒有比較短)

最後,如果你問我,當個SOHO族是否就可以避免辦公室常出現的人事鬥爭這類討厭的事呢?我得說,辦公室不過是整體社會的縮影,所有你在公司會遇到的事,在外頭還是很可能會遇上。就像當個平平凡凡的接案SOHO,很可能還是會被案主殺價欺壓,當個知名的獨立接案者也可能人紅遭嫉被到處亂造謠。

SOHO與其說是一種工作,或許更可以說是一種生活型態的選擇,至於你的體內是否內建SOHO魂,不妨試著先問問自己以上三點,你準備好了沒?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