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
1970年代當時,各國中央銀行最擔心的問題是通貨膨脹。好不容易,惡性通膨或是輸入性通膨問題稍微離開了我們,到了現代21世紀,全球央行卻為通貨緊縮所苦,遲遲找不到刺激通貨膨脹的藥方。是貨幣政策錯了嗎?
20世紀末,人們為了對抗通貨膨脹,採行較高的名目利率來抑制過熱的景氣與市場對於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當過去老一輩的人們對於高利率習以為常的時候,就很容易把高利率當成好事,而低利率看成壞事。
隨著2010年開始的歐債問題持續惡化,2012年7月,丹麥開始採行負利率政策,之後2014年歐洲央行也開始採行-0.1%的存款利率而且每年調降,2015年1月瑞士央行也將隔夜存款利率下調至-0.1%,2016年2月日本也開始採行-0.1%的負利率,2016年歐洲央行將存款利率調降至-0.4%。
「大家眼看著問題就要越來越惡化了。」好,慢著,我一開始那句話已經給你一種非事實描述的感官暗示,就是讓你有一種利率越來越低是一種惡化的表現。
中央銀行的利率,基本上是應對經濟情況的回應工具,因為中央銀行是銀行中的銀行,實施負利率的背景在於經濟遇上通貨緊縮。如果一個總體經濟當中一年有10%的價格上漲(通貨膨脹),銀行若剛好給10%的存款利率,則可以補貼存戶的損失,但是等於實際零利率。如果在通貨膨脹3%的狀況,銀行只給與1%的利率,這時候也等於是實際負利率-2%。這就是所謂的費雪理論(Irving Fisher, 1867—1947)的一部分,[實際利率=名目利率-預期通脹]。
那如果現狀的通貨膨脹是-1%而名目利率是-3%時,實質利率是多少?-3%-(-1%)=-2%,就數學的結果來說還是實質負利率-2%。但是民眾的主觀認知跟1%正利率的時候大不相同,民眾痛恨-3%的利率,儘管實際利率依然是-2%。中央銀行必須要承擔民眾的誤解,特別是這是一個名目負利率才剛開始的年代。民眾並不習慣,直覺上厭惡「負的利率」的感覺。
由於歐元區長期實施負利率,開始越來越多銀行被迫要對大額存戶採行負利率或是收取管理費的模式。Spain Banks Studying Charge For Deposits; But They Are Afraid To Do So。德國、英國與西班牙的銀行都開始對於大額存款收取管理費。
銀行利率為什麼需要降低呢?聯準會從去年的會議紀錄都多次談到r*(自然利率)長期下降的趨勢。而最近期聯準會對經濟的看法當中,也再次說明了聯準會對於r*長期放緩的擔憂。
And there have been other issues of concern to thos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monetary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though probably of less explicit concern to the public: The decline in estimates of r*--the neutral interest rate that neither boosts nor slows the economy--which is related to the fear that we are facing a prolonged period of secular stagnation; the associated concerns that (a) the short-term interest rate will be constrained by its effective lower bound a greater percentage of time in the future than in the past, and (b) that the U.S. economy could find itself having to contend at some point with negative interest rates--something that the Fed has no plans to introduce; the fear that very low interest rates present a threat to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concerns that low rates of real wage growth are increasing inequality i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我們暫時先忘雪理論利用通貨膨脹來衡量實際利率的方法。克努特·維克塞爾(Knut Wicksell,1898),他提出「貨幣利率」與「自然利率r*」的關係,自然利率r*是一種在內部均衡(充分就業)的狀態下的均衡利率。聯準會把r*稱作自然聯邦基金利率(neutral Fed Funds rate),在泰勒法則(John Taylor,1993)設定通膨率為2%狀態下,央行的政策利率或實際利率則要低於自然聯邦基金利率(r*),才能夠刺激經濟增長。見下圖,而這裡有一份來自Natixis的研究顯示,在2008年之後,縱使降到零利率,央行的零利率還是高於均衡利率r*,這樣的情況可能阻礙了經濟的恢復成長的步伐,但聯準會並沒有選擇將利率調至負利率,而是採用QE與QE2大量購買長天期債券來壓低整個貨幣市場的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