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利率高低,儲蓄險都不比定存好》只有一種情況,儲蓄險才會有較高投報率

我們不是保險業務員、也和任何保險公司無關。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平台,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網站:http://my83.com.tw/
Facebook 粉絲專頁:小資族聰明買保險

第五、如果是為了「節稅」,大前提之一就是「有很多的『課稅淨額』」。

以目前遺產稅的各項免稅額與扣除額(2015年適用)來看,就算當事人上無父母,只有配偶及小孩各一位,單是免稅額1200萬元,加上配偶扣除額493萬元及50萬元,以及喪葬費扣除額123萬元。

總共來說,就有1866萬元的資產,可以不被列入遺產課稅淨額當中。更何況遺產稅稅率早已經從原本最高的50%,降到極低的10%了。以上各項扣除額再加上10%的低稅率,已經可以大幅拉近了「保險給付免計入被保險人遺產中計算」的優勢。

又或是以「補充保費為例」,近4000萬元保費若存在銀行定存,假設年利率是1.4%,一年利息收入是56萬元,年繳健保補充保費也不過是1萬元左右,每月連千元都不到。

而且,如果要合法節掉這健保補充保費,還可以透過「拆單(將一張定存單拆成多張)」或「將每年領息改為每月領息」等方式;甚至,最近又在討論健保補充保費的課稅門檻,將由原本的5000元,調高到2萬元。

以上的意思也就是說:如果民眾的資產沒有多少,有沒有透過保險來「節稅」,其效果真的沒有多大分別。更何況,透過保險來節稅的前提之二,也必須建立在「正確設定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之上,也才不會有被課徵相關稅負的問題(請見下表)。

表一、想要透過保單順利節稅,還要做好要保人、被保險人與受益人的設定:

第六、一定要是閒錢,而不是為了投資而想要積極增加財富的錢。

如果保險的投報率極低,完全不能符合「積極累積財富」的目標,又怎麼適合作為積極累積財富的最佳工具呢?

如果以30歲男性、每月投資1萬元為例,在年複利只有1.5%,或是2%及3%之下,所累積的財富效果是不同的。到他65歲退休之際,總資產除以總投入金額的倍數,則有滿大的差異(請見下表二)。

表二、報酬率拉高,才能積極累積財富: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