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資訊

不管利率高低,儲蓄險都不比定存好》只有一種情況,儲蓄險才會有較高投報率

我們不是保險業務員、也和任何保險公司無關。我們從保戶的立場成立保險資訊平台,希望幫助消費者保險買對不買貴,也讓專業的業務員有機會服務更多消費者!
網站:http://my83.com.tw/
Facebook 粉絲專頁:小資族聰明買保險

其次,所有純保障的保險,都已經購買齊全。

或許很多讀者會說:想要買齊保障,其實很簡單吶。然而說實在的,以目前人身及財產的各項風險眾多之下,一般人光是純保障的保單,都不見得能夠「買得齊」。

以上所謂的純保障風險包括如下:壽險保障至少要有家庭年收入的十倍以上,或是能支持小孩大學畢業能夠獨立的時候(以小孩才出生、到大學畢業獨立為例,大約要22年時間,以家庭月收入15萬元為例,總共保障金額就得要3960萬元),另外還要再加上房屋、汽車貸款(以房貸500萬元、車貸20萬元為例,總保額也要520萬元)餘額、個人與家人住院醫療的每日住院病房費用差額,以及在健保DRGs制度之下,各醫院強力推銷的自費醫療項目、面臨癌症或重大疾病時可能的大筆費用,以及萬一不幸失能或失智之下,長期的照護金額開銷…。

以上純壽險保額,就算用定期壽險或減額型定期壽險,年繳保費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以30歲男性為例,買2000萬元保障的定期壽險年繳保費,大約是8萬3000多元(當然,如果部分用意外險或減額型定期壽險附約,保費還能再度降低)。

這還沒計算每一位家人的基本住院醫療保障,以及其他的健康風險,且以月收入15萬元「還算高收入」的水準,要在大台北地區生活、繳付房貸等,每月收支已經是非常窘迫了,如何還有多餘的錢去買「低保障、高保費」的儲蓄險?!

再者,買儲蓄險的錢,必須是「一定期間內不會用到」的閒置資金。

這是因為所有儲蓄險在前面幾年解約,幾乎都拿不回所投入的本金,以及該有的「利息」。

以銀行定存為例,就算定存單未到期而提早解約,利息部分必須打折(一般是八折)。但至少定存戶可以拿回100%的本金,以及打了八折之後的利息;但反觀儲蓄險,第一年想解約「不玩了」的代價,恐怕是一毛錢本金都拿不回來;就算是繳費期滿,解約金與保險費累計值比率,也可能還不滿100%。所以,如果民眾的錢不具有這樣的特色,買儲蓄險的結果並沒辦法存到錢,反而是資產的縮減。

第四、對消費行為有所節制。

對,你沒弄錯,如果沒有消費節制力,那些金額恐怕少得可憐的生存金、滿期金、增值回饋分享金,只消三、兩下子就會花光殆盡的。

根據筆者過去遇到過的不少案例,由於定期生存金等金額不高,許多保戶所拿到的這些錢,實際存下來的不多,多半都花在旅遊或購買奢侈品。假設結果如此,這些儲蓄險所號稱的「強迫儲蓄最佳工具」,不就完全破功了嗎?!

所以,不是靠「用保險費花光所有日常生活剩餘開銷」,就能夠順利養成良好的「不胡亂消費」的習慣。因為當民眾無法確實分辨「想要與需要、必要」間的差別,任何其他方法都只是短時間的治標,而無法達到長期治本的效果,最終只要手中一有多餘的錢,還是會想辦法花光的。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