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保險用不著買!看了這張圖,會意外幫你省下很多錢

保險不是越多越好,買錯了保險比不買保險還糟糕。在「保險大不同」網站中,整理了醫學以及官方資訊,並且用條款、法條的層面,為讀者分析各種保單的適用性。

原本只是因為家人發生重大變故而研究了好幾年的保險,後來在親友的力邀之下加入某保險公司,但接觸舊保戶時,發覺怎麼大家都買保費高保障低的商品?

『保險應該要用小錢換取大保障』
『保險應該要優先保障較大的風險損失,再考量較小的風險損失』

因此決定轉進保經業,並利用時間去進修法律、條款、核保、理賠、醫學等相關課程,期望有更多的能力幫助大家。

網站:保險大不同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nsuranceFact

保險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我常遇到有人詢問這樣的問題,「什麼保險是非買不可?」我的答案都是「沒有保險是一定要買的」,因為這牽涉到的是「風險管理」的層面。「風險管理」是一種對於各種風險的評估,檢視自身財務狀況,思考如何避免風險、降低損失,採取適當的處理策略,而策略的選擇會因為個人的狀況不同,理想的處理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所以並非一定要購買保險。底下我先簡述一下「風險管理」的基本觀念。

「風險管理」的基本觀念

「風險」簡單來說就是不確定何時發生,但發生一定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若認為「理財」是家庭經濟中必須的,那麼在理財過程中,「風險」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因為財富的累積是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來進行,而在期間只要任何一種意外發生,都將可能造成理財計畫中斷,例如房屋失火、失業、家人生病或經濟支柱倒下等等,所以要如何因應這些風險,都必須要事先規劃。而風險管理的策略可分為下列四種:

1.風險規避-完全避開風險,例如不住危樓,就不用面臨危樓倒塌的風險。
2.風險降低-降低風險的發生率或損失程度,例如騎車戴安全帽、廠房放置滅火器等等。
3.風險轉嫁-將風險產生的損失轉嫁到保險公司或其他個人或團體(如社會保險)。
4.風險自承-自己承擔風險損失。

包含了較積極性的事先預防、避免,以及較消極性的事後承擔損失,策略的選擇視自己的財務狀況、風險的類型是否可控制,以及所需支付的成本而定。當然,風險管理的策略不是只能選擇單一種,你可以一方面降低風險損失程度,剩下再由自己承擔,或者一部分風險自承,其餘再轉嫁給保險公司,例如含有「自負額」的竊盜險就是10%或20%風險損失自己承擔,其餘的風險轉嫁至保險公司身上,而讓保險成本(保費)降低。

風險轉嫁都是有成本的,而這些成本其實也是一種經濟損失

「風險管理」的目標是盡可能用最小的成本獲得足夠安全的保障,而「風險轉嫁」大多都是透過商業保險,只不過保險都是有成本的,支出了保費,其實也等於我們的資產損失了這筆金額,而發生頻率越高的,其轉嫁成本則一定越高,我以舉例的方式來說明:

假設一年的意外門診發生率是20%,而發生事故後保險公司平均的理賠金額是1000元,那麼保險成本就是1000元*20%=200元,但是保險公司營運也要成本,如果這張附加費用率是20%,就要額外收50元的營業成本,比較一下1000元跟250元的差距並不大,如果這個風險損失並非不能承受,那麼不論有沒有發生都要花250元,似乎不是一個好主意。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