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筆錢,拿去買房和買股哪個賺比較多?專家:拿這「兩個數字」一比就知道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自住的房產可布置、規畫,產生一個家的歸屬感,這部分租屋較難滿足,所以在做決策考量上,可以不用在意短期房價波動,且有時不一定全然是財務上的考量,但也有人認為房產不一定要自己擁有,只要住得舒服、符合預算,並不願意當「屋奴」。這兩者可以試著找到平衡點,達到理財的目的,也符合自己居住的需求。

自住買房 要考量房價合理性

若是要買房自住,仍需要考慮房價的合理性,房價太高時可以選擇租屋,特別我們提到台灣租屋相對便宜。

2012年我寫給投資股東的年度報告上提到:「布局美國,是著眼於美國200年來的經濟基礎和體質,目前已擺脫最艱困時刻。」 2012年時美國的房地產,還是全球中相對具有吸引力的地方,當年回台北時,和平西路靠植物園附近,有一間屋齡5年的新屋,房價約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千2百萬元),每月租金只有2,300美元(約新台幣7萬4千元)(編按:房價租金比約36,也就是可用這個價格租此屋36年),我告訴經紀人,看來美國房產相對有吸引力。

如果是我,這100萬美元會拆成兩部分來用,用50萬美元購買美國房產,出租後租金扣完地價稅,剩下的錢剛好用來租台北新房;剩下的50萬美元,投資台灣龍頭公司,以股利4%計算,每個月會有台幣5萬元當零用錢。

美國房產的投資報酬率大約是4.5~5.5%,扣掉出租的空窗期或耗損,保守估計也有4%,而台北房產的租金報酬率低於2.5%。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房價向下腰斬了20~30%,房價經過修正相對安全,而台灣則是上揚,以台北房屋租金報酬率這麼低的情況來看,總有一天台美房價要做交叉,也就是台灣房價要下跌,美國房價要上揚,美國房價成長機會高於台灣。

以上是我在2012年中寫的報告,現在回頭檢視,2012~2015年美國房產信託ETF(美股代號VNQ)上漲約38%,而台灣房價則開始停滯或下跌;從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的美國20個城鎮和全國房產指數來看,也從2012年的134 攀升到2015年的182,上漲了35.8%,以上2個數據吻合了我當時對美國房產趨勢發展的看法。

建議一般投資人,可以用租金報酬率和房價合理性,做為首次購屋的判斷輔助,房價不合理,就用租的,把暫時多餘的資金放在股利收入不錯的投資工具,例如成長收入型基金或股債混合的指數型基金,如果能有4%的收益,就可以拿來付租金,等到房價合理時再購屋,這當中不會犧牲居住品質,還可以避開房價高點時面臨的下跌或成長停滯風險。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