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如果自己痛快浪費錢後還繼續活著,那麼一直到人生的最後,都會過著貧困的生活。所以,必須要有適切的計畫。首先,要訂出使用金錢的優先順序。今後人生必須用到錢的目的,可以分為三方面,由高到低的順位依序為:
(1)為了個人的樂趣。
(2)為了確保安全。
(3)留給孩子。
這個順序千萬不能弄錯。留給孩子(即和贈與、繼承相關)的金錢分配,必須在最後順位。 最重要的,沒錯,是自己本身。
六十歲建構安全和人際關係
與算出「為了興趣使用的金錢」並行,思考關於第二順位的「安全」,在還很健朗的六十出頭歲,預先採取措施非常重要。為此,應該做兩件事。
一件是重新審視保險,確認看看現有保險是不是「為了自己」?
重點在於考慮自己的健康狀態和環境後,認真思考什麼是十年後、二十年後必要的?特別是長期照顧保險(簡稱「長照險」),事先準備充足是必要的。
壽險公司也預測到了這種趨勢,因此備妥各式各樣的長照險產品。理賠期間也有多種選擇,從按次數或按期計算,以十年、十五年為限的都有;有的繳納保費到期後不可退還,也有的在身故時可以領回部分或全額。後者的情況,不僅可以守護自己,也能回報照顧自己的孩子。
六十歲該做的另一件事,是「認識自己居住的城鎮」。
確認自己居住的區域中,哪裡有以高齡者為對象舉辦的服務、醫院或診所、福利或照顧設施、直接和民眾接觸的政府機關等,能幫助自己事先掌握有問題時可以求助的對象,生活就會比較安心。
此外,最好能了解一下街坊鄰居的社區活動。尤其是從外地搬進來的新居民,如果一直以來沒有跟太多朋友聯繫,這是能和鄰居更熟悉的好機會。不僅發生萬一時可以更安心,結交新朋友也能讓活動範圍變得更大。
雖然說也有些地區街坊鄰居的社區活動並不熱烈,但即使很熱絡,也可能會有人覺得「和自己的氛圍不合」。
這時就沒必要勉強自己加入,還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建構人際關係,像是參與當地的志工等。 順便說一下,我父親生前擔任清掃自家對面大廈周圍的志工。當父親過世時,很多大廈住戶都有來參加他的告別式。不只是和父親年紀相當的,也有年輕的,甚至還有國小年紀的小孩。 知道有這麼多人和父親的關係這麼好,覺得很高興、很感謝。
到了這麼大的年紀,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很幸福。六十歲,正是開始這樣的人際關係的最佳時機。
延伸閱讀:繼承爸媽遺產,竟是台灣房價崩跌的第二刀?
書籍簡介
書名:不要留遺產給孩子
作者:山田美智子
譯者:陳慧淑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6/05/26
作者簡介
遺產繼承師、理財規畫師。曾任職於醫藥品綜合商務公司,負責銷售醫療設備。1991年進入大型保險公司,接觸以金融機構為主的人身保險、產物保險及社會照顧險等業務長達18年。2010年自立門戶擔任理財規畫師,後來在致力於生涯規畫的IT顧問股份有限公司(Insurance Technology Consulting, ITC Ltd.),擔任遺產繼承暨個人理財規畫師,同時亦擔任NPO法人日本遺產繼承師協會的宣傳,在專題研討會與報章雜誌發布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