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歲就退休的大叔告訴你:為什麼我從來不買共同基金

四年級後段班,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並靠著一檔股票養活一家七口。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成為作家。4年內總共出了8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旅遊」和「勵志」等多重面向。最新的著作是2017年2月出版的《只買4支股,年賺18%》。

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

有錢人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一般人總認為投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要不然怎麼會有好幾個電視台24小時分析股市行情?又有兩大財經報紙提供那麼多訊息?還有琳瑯滿目的各種投資理財期刊和書籍充斥坊間?更遑論1500多家上市櫃公司的財務報表和即時訊息必須吸收?到頭來,乾脆拿錢出來認購各式共同基金,讓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幫自己賺錢吧!

因為我們相信這些基金經理人都有豐富的財經或產業知識與經驗,能判斷出正確走勢,然後做出精準的選股。但大家也都知道,股市只有贏家,沒有專家,即使你認購這檔基金的經理人這幾年操作績效勇冠業界,也不能保證今年依舊出色,甚至也有可能由盈轉虧。更何況有時你根本不認識這些經理人,只是人云亦云下,你就買了一檔基金。

再者,基金虧損若只是經理人的「專業能力」有問題,其實還情有可原,但若遇到不肖經理人的品格操守有問題,那就只能自認倒楣了。他們慣用的手法就是自己先行買進和業內或公司派聯手要炒作的投機股後,再在高檔賣給自己操作的基金,結果自己荷包賺飽飽,基金持有人則慘遭套牢虧損。

每個人對自己的財產一定會珍惜,但你把錢交給一個陌生人,他又不認識你,他怎麼會和你一樣在乎你的財產呢?

難道所有的基金都不能買嗎?這倒也未必,但只有一種狀況和一種基金可以買。

唯一可以買進基金的狀況是股市大跌到人心惶惶,甚至絕望的時候,此刻隨便買什麼基金,屆時都可以獲利滿滿。但這需要克服人性中的恐懼才能賺到錢。最常見的情形是股市大漲,基金超好賣,大跌時,卻沒人敢買。以往我在券商服務時,常常要配合關係企業賣基金,只要是求爺爺告奶奶都賣不掉時,大概就是股市低點了,如果一天之內就能賣掉好幾千萬,股市保證要大幅回檔。

那麼,哪一種基金可以買呢?基金大略分成兩種,一是「主動型基金」,一是「被動型基金」。前者操作績效完全看基金經理人的判斷能力,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類型;後者經精密計算,透過個股投資比例,以求和大盤完全連動,而不再依賴基金經理人的專業能力,這幾年已成銷售主流,也就是俗稱的ETF(Exchange Traded Fund,指數股票型基金)。

曾有人調查,一年期間有60%的共同基金輸給大盤,十年期間有70%的共同基金輸給大盤,若拉長到二十年,該期間居然有高達80%的共同基金輸給大盤。既然被動式基金獲利機率高於主動式基金,我們為什麼要把命運交給一個既陌生,又不一定是贏家的專家?

投資股票,真的應該自己來,而且沒那麼難,至少選公司比選基金容易多了。各產業龍頭公司經過幾十年營運,還能持續領先同業,買這種股票,一定非常穩當踏實。請問,這個市場上有歷經幾十年持續穩定獲利的基金嗎?國外或許有,國內迄今應是鳳毛麟角。別再低估自己,高估專家了。

延伸閱讀:這篇道出基金公司的真面目》常年不敗的基金,為什麼根本不該買?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