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科技工程師,花大錢買到美國爛尾樓...投資海外房產當包租公的4大風險

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2、法令(政治)風險
整個房地產交易過程有許多法律程序,每個國家的程序都不盡相同,台灣消費者很容易陷入「用台灣看世界」的盲點,以為在台灣可以這樣這樣,到他國也能這樣,輕忽這件事,很容易將自己至於險境。除此之外,許多國家的法治觀念尚未健全,「有關係就沒關係」的人治思維,也會是一般散戶投資海外房地產完全無法掌握的變數。最後,許多國家會把海外置產的投資者,視為拉高房價的元兇,甚至還存有一些排華思想,這些都是遠在台灣的消費者,很難想像的真實狀況。

3、仲介商風險
在台灣買賣房地產會需要仲介協助,海外置產也一樣。可是,連用國語寫的仲介契約都能衍生如此多的交易糾紛,用看不懂語言寫出的契約,又有幾個消費者完全清楚自己的權利義務?有哪些自救措施?投入的金錢有沒有信託等保障?不要說消費者不清楚,恐怕連有些仲介商也都不清楚,萬一跟他們簽約的開發商捲款潛逃,怎麼辦?

4、稅率風險
所有國家買賣房地產都需要繳稅,但在漂亮的置產說明書上卻很難看見相關訊息,消費者知道日本房地產的總交易稅率大概在13.26%至13.45%間嗎(來源:Global property guide)?如果消費者沒有將這些稅賦計算為成本,小心原本的報酬率會由正轉負。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