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座橋,80萬房價立刻便宜一半!隱藏在台北市周圍的「超值屋」

說起買房子,你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與其被恐懼和貪婪淹沒,不如學會看屋和議價技巧,理性評估。人氣講師邱愛莉分享看屋、議價技巧與理財心法,幫你一步步完成自己的買屋夢想。

2018年新書《小資族大翻身》甫出版即榮登暢銷榜,無私分享8年從20萬滾出資產4000萬的賺錢筆記。

房子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讀者來函:「愛莉妳好,我在台北市上班,現在房市雖冷,但價格修正仍然有限,感覺想在台北市買房還是有點困難。想請教妳,如果不買台北市,有沒有哪些CP值高、還沒哄抬,很適合自住的郊區住宅區呢?」

2009年房市從金融海嘯復甦起來,連續多年的多頭行情,讓許多郊區也都漲了一輪。尤其在公共交通建設與財團的進駐下,過往所界定的「郊區」,房價也漸漸不輸都心。不過,即便如此,還是有一些高CP值的區域,是值得觀察留意好物件的。至於要如何發掘這些區域呢?首先,要先界定你的「生活圈」。

所謂的「生活圈」,不外乎與我們工作、學習和家人朋友所在的區域有關。你在哪裡上班?家人大多住在哪一區?是否希望住得近彼此好照應?上班地點和家人如果在不同區域,以哪一個為優先考量?這些都會決定你買屋時的區域選擇。

決定好生活圈後,可以從這個區域往方圓10公里內的範圍找。10公里,說近不近,以雙北的行政區來看,可能已經跨區域了,不過,以通勤來說,通勤時間不會太長,是比較可以接受的範圍。

劃定範圍後,接下來就要考量每個區域的小環境、生活機能。平日採買方便嗎?附近有沒有便利商店?所屬學區口碑如何?附近有沒有嫌惡設施?有沒有治安死角?小環境的品質,關係著未來居住的品質。

評估完小環境和生活機能後,接下來,就要好好研究這個區域未來是不是有交通建設等「增值」的潛力。

「愛莉,等一下!我不是要投資啊!我是要自住的!」

是啊,我知道。有人說選擇自住的房子,不用管未來會不會增值,只要符合自己的需求就好。這個說法,我覺得對也不對。

自住的房子,當然要符合自己的需求。舉凡與公司或家人的距離、生活機能、學區、醫院等,任何個人或家人的需求都必須考量在內。

不過,我們不能忽略的是,房子是我們一生中花費最大的支出,如果個人有財務報表的話,它也會是我們「資產負債表」中最大的一項「資產」(當然,由於我們大多會用房貸,所以報表的左欄,也會對應出現一項最大的「負債」)。既然是最大的資產,又是最大的一筆負債,我們在置產自住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考量它增值的潛力呢?不僅未來換屋時能幫我們節省一些自備款,就算我們終生不換屋,至少未來真有「以房養老」的需求時,它增值的空間還能為我們提供寬裕一點的規畫。(好好好!我知道你真的很討厭投資,那我們換成「保值」好嗎?買一間房子,希望它「保值」應該也是合情合理的心願吧!)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