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禾通商法律事務所高級顧問。曾在工地扛水泥,以第一名考進台大法研所民商法組,畢業後接手的第一個案子,就是2009 年因槍擊而轟動一時的正義國宅都更案。他一邊當律師一邊在補習班教書,靠著身兼數職累積第一桶金,年僅36 歲就在台北市擁有7 間房、台北市跟台中市7 家店面,身價上億元,並因此成為《商業周刊》1383期封面人物。
這種數學式的推論法,豈不是預設年輕人的未來沒有任何變化?不會加薪、不會跳槽、更不會投資股票、基金、債券或者投資自己進修學習…
台灣自有住宅率超過八成,不是奇蹟
多少身為筆者上一世代的敬重長輩們,因早年資源貧乏,無法充分受教,17、8歲就出社會幫傭、打零工或擺攤做做小生意,也是過著收入不豐甚且不太穩定的日子,如果按照上面的邏輯,上一世代的長輩們豈不是更加毫無希望可言?
但是大家可以看得出來,在上一世代的努力打拼、積極進取的奮鬥下,我們除了創造出舉世聞名的台灣經濟奇蹟外,更創造出自有房屋比率超過80%的成果。所以說政府官員怎麼可以有這種預期年輕人永遠不會成長、加薪或改變的想法?怎麼可以動不動就散布這種灰色思想?
當前居住問題的根本是「薪資」
為什麼民眾會對當前房價如此反感甚至絕望?房價是不是真的漲太高了呢?確實,房價這幾年漲了不少,但平心而論,這十年來只有房價在漲嗎?當然不是,舉凡民生所需的食衣住行及各種原物料在這十年都是以倍數的方式在成長(我愛吃的一家包子店,一顆包子都從8元漲到20元了),加上長期的低利率環境,房價當然也跟著其他物品、資源在上漲,但是唯獨我們的薪水、國內的投資、經濟環境卻是不進反退,這才是造成目前房價跟所得比越拉越大的主因,而這也同時造成年輕人感嘆自己工作一個月的薪水,要有尊嚴地過一個月的生活竟然是這麼辛苦!
薪資不成長,才是年輕人怒喊買不起房子的根本原因。我們的政府與學者不去思考背後真正的關鍵,整天抓著高房價喊打房、甚至帶頭製造階級對立,實在是很不道德。
政府治國不應該柿子挑軟的吃
各位可以冷靜想想看,如果台灣的薪資在這十幾年能夠不要倒退,而是比照亞洲類似台灣的經濟體(四小龍)成長1倍就好的話,按照學者官員們常用的房價所得比指標來看,台北市只剩8倍、新北市更是只有6倍;更不用說台灣其他都會區都不到5倍,房價就不是這麼大的問題了。
要提升國民薪資,牽涉到台灣產業轉型、升級;改善投資環境、制訂足以吸引國際資金投資台灣的法規與稅制;更根本的還牽涉到台灣教育制度的重新規劃,難度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