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台灣鋼鐵業會成為下一個雙D(面板、記憶體)「慘」業嗎?
答案是,可能性已經越來越高。因為從上游到下游,鋼鐵廠商都走在鋼索上,中國鋼鐵業龍頭業者鞍鋼已經放話,最冷的日子還沒有到來。
有多慘?第一幕場景是在台南。位在麻豆的老牌國內主力不銹鋼單軋廠千興,十月底宣布將停工一個月,替這波鋼鐵業產能停損潮開了第一槍,逾百名員工開始放無薪假,主要往來銀行已經開始和千興洽談調降貸款利率一事。
而位在官田的另一家鋼鐵上市公司威致,日前也傳出因業務衰退,無法即時清償應付貨款,遭債權人告上法院要求查封財產,衝擊威致股價,僅剩下一元左右。
警訊:中鋼賣老股救獲利
往南到高雄,別以為鋼鐵業慘況,只針對體質差的公司,現在連績優生中鋼也不優了!
受制於國際鋼鐵報價狂跌,中鋼今年第三季單月獲利創三年新低,還被迫要出清手中成本不到十五元的台積電老股來挹注獲利。
中鋼內部預估,即便對手中國寶鋼、武鋼有意減產,對營運已緩不濟急,全年獲利恐比去年腰斬。接下來,將逐步處分手中以投資為目的的股票來降低本業衝擊,今年每股盈餘恐僅能拚○.六元。
中鋼的獲利不佳,不光是數萬員工年終獎金可能不保,受牽連更大的是中鋼股東們。向來被認為是績優定存股的中鋼,計算至十月底的股價,即便還原權息後,仍創二○一一年以來新低,等於將近一百萬名的中鋼股東全部套牢中。
如果把股東人數範圍擴大到整個鋼鐵股族群,在目前台股加權指數仍在八千五百點的位置,卻有一半以上鋼鐵公司股價連十元都不到。